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入主中国产业百强


  近日,由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在大会公布的"中国产业百强县"榜单中,遵义县名位列85位。这是遵义县继2010年被列入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后的又一殊荣。

  据悉,"中国县区产业发展能力排行榜" 是国内唯一衡量县区产业和产业发展能力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该课题组把县区级作为研究评价对象,运用"县区产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从产业实力、产业发展能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3类标准和细化的近30项指标对县区产业发展能力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进行综合评价和横向对比,根据研究成果发布了"中国产业百强县"。在这次公布的排行榜中,江阴市、佛山市顺德区、常州市武进区、绍兴县等位列前10位。

  近年来,遵义县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上有五大显著特点:

  一是集中打造的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了以"铝及铝加工、能源冶金建材、生态农业"为主,涉及能源、冶金、建材、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的六大工业体系,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二是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实施板块经济。规划了10大工业园区,改变了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了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了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循环发展,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

  三是在产业发展上,重民生与环保。遵义县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点是造福于民,做到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城镇产业发展共同推进,不单边,不偏废;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时期,遵义县技改投资达53亿元,关停"三小"企业23家,淘汰落后产能108.2万吨,产值22亿元;

  四是在工作机制上,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干部的行业、身份界限,按产业发展组织机构和使用干部。全县组建了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督查督办4个领导小组,按照"高度集权、高效运转、高度负责"的要求,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产业项目推进机制,提升了服务合力和工作效率;

  五是在发展产业上,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整顿作风纪律治理发展环境,问责治懒、问廉治贪、问效治庸,创建勤政廉洁、高效务实机关等活动,倡导"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等发展理念,形成了"干部要干,作风要正,提高执行力,促进大发展"的良好氛围。

  会上,遵义市委常委、遵义县委书记陈志刚与江阴市长王锡南、孝义市委书记张旭东等被授予"十一五"推动中国县区产业发展功臣人物。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