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突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成果
由于装备制造业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制造业的基石。工业现代化所需的各类设施都离不开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但过去我国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大型石化装备、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等长期依靠进口。
针对这一状况,2009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围绕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等重点领域及国家重点工程的需要,系统部署了主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和关键部件研制,共性技术开发,创新平台建设、用户工艺试验和应用示范工程等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我国机床行业快速发展,产值、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国产机床数控化率由十五末35.5%提高到十一五末的51.9%。我国虽早已跻身制造大国行列,但大而不强的矛盾始终困扰着行业科学发展。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的专职技术责任人卢秉恒院士也介绍,从技术层面看,“十一五”时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大装备研制取得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围绕重点领域的急需,专项攻克了大跨度、超重型机床设计制造技术,超大型立式和卧式回转台设计制造技术,超宽、超长工件加工工艺等一批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数控重型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装备。
二是中高档数控机床性能有效提升,初步满足国内需求。专项针对市场需求面广、进口量大的高速精密加工中心以及数控车床、五轴联动加工机床等产品进行开发,开展了可靠性与数字化设计、性能整体评价、动态补偿等关键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了中高档数控机床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三是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及刀具研发进展顺利,共性技术成果初显。数控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较明显的突破,我国成功研制出为具有国际技术水平的五轴联动加工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滚珠丝杠及直线导轨、数控回转工作台、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等功能部件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同时开发了一批四大领域急需的精密、复杂及硬质合金刀具,并在重点企业得到应用,部分替代了进口。
“十二五”规划机床重大专项目标明确计划
到2020年,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总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国际领先;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队伍;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立足国内;研究开发出若干具有原创性的技术和产品,形成这一领域内自主创新在一些点上的突破。
阶段目标:2010年目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总体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部分装备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主要标志:
--开发出10种以上重要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其性能水平接近国际先进
水平,满足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等领域的一部分需要。
--基本掌握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核心技术及批量制造技术,并得到应用验证。
--重点企业建立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
“十二五”规划机床重大专项目标明确计划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