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随着生产旺季的来临,本来从春天起就一直没消停的电荒,愈演愈烈。
4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预警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电力供需“偏紧”。而来自国家电网的数据称,6月份全国将进入用电高峰,预计高峰时段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千瓦左右。
“今年是近几年电力供需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电力缺口总量可能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2004年。” 5月24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帅军庆预测,仅国家电网负责的26个省份经营范围内电力缺口就将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其中,京津唐、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南、江西、重庆等10个省级电网将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
针对严重电荒,国家电网信誓旦旦——“将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电力有序供应,优先保证居民生活、医院、学校等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用户用电”;国家发改委继4月份针对16个用电紧张省市提高了上网电价后,下一步,上调工业销售电价将成为优先的政策选择;与此同时,发改委还要求各地于5月底前,必须将“有序用电方案”上报给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备案。
对这些看起来既合乎逻辑又理直气壮、振振有辞的对策,我们不再相信。这是因为:国家电网垄断了供电环节,发电集团又垄断了发电环节,这使市场失去了约束电价的能力;上调电价,从来就不是解决电荒的好办法,而且这一被专家们顶礼膜拜的政策,多年来屡战屡败;发改委的“电计划”和“计划电”,已经被市场证明是低效率的。
我们认为,发电和电网企业的经营垄断、“市场煤,计划电”的电价形成机制以及并不科学的电力规划,才是造成今日电荒的主因。
尽管华东电网将春季电荒的原因,归于该区域发电能力的不足,但从全国总的发电能力看,电荒主要是供应的问题,而不是发电能力不足。现在,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有发电能力的电力企业愿意为满足市场供应而多发电吗?而电网企业又愿意为满足用户需要而购电、送电吗?答案是:不会。因为他们是垄断经营者,要保证利益最大化,电力供应在不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时,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大的获利空间。而电网企业不断拉闸限电搞权力寻租,发电企业一遇利润低就“停机检修”,已经印证了上述逻辑。
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电力约77%的份额是煤电。当下,煤价随市场供需波动持续攀升,而电价却受到政府的管制。电煤价格飙升,加之油价上升带来的电煤运输成本增加,导致电力企业发电成本升高,如此一来,各大火电厂陷入发电越多、亏损越大的尴尬境地。“市场煤,计划电”的电价形成机制,迫使很多发电企业纷纷闲置产能,以减少亏损,结果导致一面是严重的电荒,一面是发电能力的闲置,受损的是“中国制造”。尽管相对于弱势的用电群体,发电企业是强势的,但再强势的发电企业,又如何能抗衡为26个省份供电的大型央企呢?
至于指导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的电力总体规划(计划),在电荒频发的今天,更无法令人信服。试问,如果“电计划”真的靠谱,那如今的电荒从哪里来?如果“计划电”真的符合市场规律,那为何发电企业不乐意发电、电煤企业不乐意供煤呢?
电荒,是行业高度垄断的成功和计划对决市场的失败。现在,为纾解发电企业在上压下挤格局下不断产生的怨气,鼓励其多发电,以缓解电荒,“涨价,再涨价”已渐成各方共识。然而,垄断格局下,我们既不相信电价真的很低,也不相信涨价有充分的理由。
电荒:垄断的成功和计划的失败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