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里到处是书。这为他提供了读书自学的条件。他白天工作,晚上在微弱的烛光下刻苦自学读书。书里讲的那些有关电的现象和化学实验,使法拉第入迷了。他很想把书上讲的那些实验亲自做一遍,可是一个穷学徒没有钱买仪器和药品。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所工作的书店在伦敦是很有名气的,加上法拉第手艺特出,服务态度热情,赢得了客户的好感。所以,英国皇家学会很多会员,都喜欢把自己的科技书籍送来让他装订。顾客中有位名叫当斯先生很喜欢法拉第,有一次他送给法拉第4张听课的门票,让他去皇家学院听大化学家戴维的讲座。
1812年2月的一个晚上,法拉第有生以来第一次踏进皇家学院的大门,坐在豪华的讲演厅里,他的心情既高兴又紧张。戴维讲的题目是发热发光物质,讲得很生动,又很透彻。法拉第被戴维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住了,他飞快地做笔记。
法拉第一连听了戴维的4次讲座,他把4次听讲的笔记认真整理以后,用精致的封面装订成册。他经常认真地翻阅研究这些笔记,希望自己也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令人遗憾的是,在那个时代,对穷人从来是不公平的。命运总是迫使你对它膜拜和屈服。然而,也有许多有志气的穷人并不屈从,他们顽强地和命运搏斗。法拉第就是其中最顽强的一个。这个铁匠的儿子,从小爱看父亲挥舞大锤一下一下地锻打烧红的铁块。铁块变冷变硬以后,父亲把它放在炉火里重新烧红。经过千锤百炼,铁坯终于按照人的意志变成各种工具。父亲曾经自豪地对他说:铁匠面前永远没有顽铁。多少年来,父亲的话一直激励着他。
于是,他决定写信给当时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爵士,要求在皇家学院找个工作,哪怕在实验室里洗瓶子也行。他心神不宁地等了整整一个星期,音信全无。他忍不住跑到皇家学院去打听,得到的回音只是很不礼貌的一句话:“班克斯爵士说,你的信不必回复!”
受到这个屈辱的打击,法拉第感到伤心,但他毫不灰心。法拉第从小就练得一手好字。而且学过绘画,他是跟一个名叫马克里埃的法国画家学的。马克里埃曾经给拿破仑皇帝画过像,后来横渡英吉利海峡,流亡到伦敦,恰好租住在书店的楼上,和法拉第成了邻居。画家看到法拉第学画心切,同意教他。但有个条件,法拉第要替画家擦皮靴和打扫房间。画家心地善良,教得也很认真,可性格不好,经常责骂法拉第。法拉第很会忍耐,坚持认真地跟他学画,终于学会了投影和透视,能够逼真地、艺术地把眼前的东西画下来。从这段经历中,他体会到:只有忍辱负重,敢于向命运挑战,才能把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追求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