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懒惰引发的技术进步


由懒惰引发的技术进步

 

人们懒于爬楼,发明了电梯。感到洗衣太累,发明了洗衣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割麦太辛苦,发明了收割机。


看似是一次次技术的进步,背后却能找到一个共同的缘由,那就是人类的懒惰。生活中,大家觉得到外面出恭费事就有了室内的冲水马桶,觉得蜡烛光线不够就有了透亮的电灯,觉得走路太累就有了自行车。等等如此,无不说明此道。

 

李开复在今天的微博中,这样写道:十多年前,美国Ticketmaster在互联网上卖出第一张票,售后服务特别打电话给买主:“恭喜,你是互联网上第一位买票的人。请问你为什么决定在网上订票?” 买主的回答:“因为我不喜欢跟人说话。” 然后他就把电话挂了。


从新东方走出的,如今自己开办英语培训的罗永浩先生在转发这条微博时,也有同感:我们开了公司后也发现很多人好像特别不愿意跟人说话交流,有急事也不打免费电话,而是选择邮件或网站留言。


他们说出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就人们开始懒于沟通,尤其是说话沟通。大家都喜欢在设置好的流程里,按部就班的顺从和自我选择。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正是人们的惰性使然。


82岁的澳大利亚人弗朗塞兹•盖布非常厌恶家务。因此,她不辞辛苦地发明并在自己家里安装了一套清洗系统。该系统能同时清洗墙壁、地板、家具、器皿甚至衣服。日常生活中,一般人都对懒惰的个性持负面看法,其实如果懒惰能够加上企图心、责任感和毅力,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技术进步和发明的动力源。


很多的科技进步都因为人想要偷懒、想要改善,才会引发动脑。思考如何用有效的方法或发明有用的工具,来减轻人的负担,这是很多人的心思。


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人,太过勤劳,遇到事情全部捡起来努力投入,对于繁琐的事务也不惜花大笔时间勉力完成。当然,这是一种美德,但,稍加分析,便会发现用勤劳来克服所有事情的进度,就很可能在做事的章法上,原地踏步,忽略了思考在方法或流程上寻求改善的空间。


由想要偷懒,而对任何事物引发改善的念头,达到偷懒的目的,也促成事务的作业流畅,以及组织或社会的效率提升,懒惰因此胜过了勤快。


一直以来,我们总觉得懒惰是一种坏品质。其实,纯粹的懒惰,的确如此。但,有一种懒惰,却能带来社会生活的改善,那就是带上一份企图心,有意去改变和完善已有的方式,或许懒惰之后,收获的是一份便捷和享受。

 

 

“明清石”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172110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