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史杂论(123)


                               论(123

                                   2011-5-25

                         对于“钱学森梦想”的统筹思考(二)

 

         “钱学森梦想”可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即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许多人依据利用电脑与国际象棋大师博弈并取胜的事实,认为电脑将来可以取代人的大脑。以这一件事作为依据判断电脑可以取代人的大脑,过于简单化。电脑是否能够代替人的大脑,要经过深刻的研究和分析。

         人的思想有三种功能或作用形式,一是识别和计算等,二是想象和联想(包括猜谜),三是变革思路和纠错等等。所谓人的聪明,也是指在这三个方面的快慢和正确与否。(现在很多的家长培养子女注重积累知识和训练能力,以为就可以聪明。这不一定。因为在信息化条件下,知识的积累要以联想力和变革思路为前提,才会有用和有效。)所谓电脑代替人的大脑,也要在这三个方面。

         电脑在识别和计算等方面已经可以取代人的大脑。但是在联想和变革思路这两方面还不能够取代人的大脑。可以假设,将来的电脑可以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但是电脑的想象力要受到逻辑设计的制约。不然会产生极大的危险和威胁。电脑如何判断它自己的想象或联想是正确的还是与错误的,是符合人的要求还是不符合人的要求呢?是适应环境还是不适应环境呢?

         未来的电脑可能会有一定的联想力,但是要适应客观的发展,就要变革思路。(任何诡计都是改变思路的结果)电脑依据什么来变革思路,又如何变革思路,这是根本的问题。变革思路是依据人的需要和要求。电脑能够产生到人的需要吗?能够体会到人的愿望吗?

如果往更深了讲,如果人生产的电脑可以代替人去变革思路,人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人与草木、野兽有何差异?

         这就是“钱学森梦想”的问题根源:电脑不能够代替人的大脑。当然“钱学森梦想”也不能够成立。

 

                                                    

 

 

注:关于“钱学森梦想”一词及概念仅仅是根据报纸上文章的提法和解释。是否钱学森被本人的观点和意见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