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语言是特定语境下的即兴发挥吗?


    

领导的语言是特定语境下的即兴发挥吗?
杨于泽

  吉林省辽源市环保局局长郭东波雷在大会上讲“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现在坐实了。当事人郭东波由不承认到承认说过此话,25日向“广大群众”道歉,说“这些言论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伤害了群众感情”。
  奇怪的是,此前辽源市政府新闻办替郭东波辩护,说郭局长在会议上本来是有讲话稿的,但中途即兴发挥,为了激励全局同事更好地工作,所以引用了东北“二人转”的段子,不想却被人断章取义发布到了网络上,绝不会有故意骂人的意思。郭局长至今也强调,“这些话有特定语境”。似乎领导在“特定语境”下蔑视老百姓,骂他们想要公平是臭不要脸,就不是骂人,而仅仅是想“融洽气氛”,甚至是“激励全局同事”。
  我们的老祖宗就说过,“言为心声”,语言反映人的思想与情感。当然,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很多人话不联系“语境”,我们无法正确理解,有可能产生误会。老子就批评“巧言令色”,提示了一些人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的本质。有的贪官擅作反腐报告,却不耽误他自己贪污受贿,这是言非心声的例子。还有人骂人甚至打人,却是一种反向表达,它传达出来的是关心、友谊甚至挚爱。
  官员用骂人的方法表达友谊、关爱之类的情感,也是可能的。比如《亮剑》里的八路李云龙,就是一个性格倔强、敢爱敢恨、言语带刺、大大咧咧的人物,他经常跟领导顶撞,但传达的其实都是赤胆忠心,是一种大爱。
  但所谓“特定语境”,也要进行特定分析。源市环保局兑现2010年目标责任制奖,局长与职工相差三倍,有的人认为不公平,向纪检部门反映,惹得局长郭东波不高兴,于是在会上借东北“二人转”说了心里话。表达方式是艺术化的,留下的音频里有大家“哈哈”的笑声。但郭局长仅仅是想逗乐大家,是想“激励全局同事更好地工作”吗?不是!他表达的是正是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东北“二人转”艺术地表达了他的心声。
  曾有地方提出,应当允许领导说错话,不能对领导的每句话都上纲上线。从政者说错话的例子,各国所在多有,说错了澄清和纠正即可。但对从政者来说,作为社会共识的价值观不该出错,必须懂得基本的人情世故,不违背“政治正确”。郭局长说“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但中央电视台几乎未曾报道过类似国际新闻中,说明存在某种“国际惯例”。
  “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之说,是郭东波局长从东北“二人转”化用而来,这种巧妙化用的能力正体现了郭局长辈的某种修养和功力。在他看来,领导就该骑马坐轿,世界上本没有公平,老百姓要公平自然是臭不要脸。艺术和语言都反映现实,并且建构现实,郭东波的语言艺术反映了权力眼中的现实,并且他想保卫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