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被楼王的


    有个二战的段子(不知真假):说的是德国海军和英国海军在二战时候在大西洋某个水域进行布雷和扫雷的拉锯战,德军定期布雷,英军定期扫雷,双方很有规律,配合默契。结果英军有次疏忽漏了一回,结果第二天前来布雷的德军舰艇按照惯性进入“布雷区域”的时候被自己的水雷击沉,后来被救上来的德军对英军的不严谨大为不满,而英军也似乎羞赧之至,未慢待被俘德军。

    这个段子基本上是规律的动作突然刹住造成的某方被晃了一下。就像我们成为楼王的过程。

    原本地价是不断被推高的,没谁想高价买地,可是没得选择,地价变动直接进入售价,哪怕利润不变。于是买地筑楼的商家只好把售价调整,大家都调整,整齐划一,总归售价不能太过,因为市场每年也有个接受能力的上限,谁也不以自己的楼房去挑战市场,再着道德血液的粘稠度毕竟制约人,为了长期发展而暴殄天物不是最佳选择。则楼市就这么看似风生水起实则波澜不惊的运动着。

    可某天突然有了市场承受力之外的制约因素——总之不能太高,什么叫太高呢又不好说,反正是不能太高,太高了就是错误,而不是失误,失误不一定是故意的,错误则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赶快配合,不然就不是市场规律惩罚你,而是另一只无形的手,其实这个大家都怕的,虽然它之前从未真正使劲儿过。

    于是乎之前买了地的大家,就这么战战兢兢的去试探除了市场规律承受几个之外的另一个标准线在哪里。这下子原来的大家整齐的调整就变成了各自揣测。实在的如我们(兼有对自己产品和道德血液粘稠度的自信)继续照例调价,不了大家本来一起迈步子突然其他人大步改小步,突然间显得我们超前了,超前了就是超前了,不问你是不是产品有优势,反正楼王是不对的,以前对不对不管,现在管这个了,就是……

    好比计划经济的指标,其实限制也不是为了关乎市场,也未见得就是关乎你买房的张三李四了,总之是划下道道要被遵守,更要对道道服服帖帖,你不能投诉抱怨说本来大家都这样,这事儿不关乎市场,关乎道德,怎么评价无需数字,何患无辞。

    其实买地筑楼不见得非得造就楼王,不造楼王只造楼喽咱都能合理发展,可是造楼喽是会愈来愈买不起地的,造楼王又是错误,这咋办。今天我们是楼王,明天可以是另一家揣测不及的被楼王;让市场的大幕拉开吧,有请卖地的和限价的真正来前台走上一遭,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