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古典名曲的弦外之音七
王一博于2010年3月9日上海
弦外之音七:《流水》里流淌着的可持续发展
真的想不起来,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水》的了。
但,《流水》总能让我心旷神怡。
无论是俞伯牙、朱权、张孔山、顾玉成或元始天尊、如来、太乙真人、玉皇大帝、龙王都无法办到让水长流。操一曲古琴《流水》,就能让水一直流下去吗?一直可持续地流着?恐怕不行,因为法力不够。更何况法力总也大不过自然力。在时空里,长流水是相对的,当然可持续发展同样是相对的。
让我们静下心来听《流水》吧,让她可持续地流淌下去还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沧海横流或物欲横流的时代。
倾听《流水》的诉说吧。
大自然的水流,如同经济社会里的货币流;托着水流的是大地、高山、山川、河床,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托着水,水如何流?而经济社会里,谁能托起货币流呢?是经济社会的“大地”、“高山”、“山川” 和“河床”,经济社会里的“大地”、“高山”、“山川”和“河床”,是什么呢?是粮食、食品、商品、产品、物资等等等等如同“大地”、“高山”、“山川”和“河床”一样的“物质”。
水流有什么意义,水能流到的地方就有繁茂的生命,所以生命的形式起源于水,而生命的繁茂缘于水流。经济社会的繁荣,又何尝不是因为货币在“流水”呢?
大禹治水,在于疏导。而治理货币“流水”又何尝不是?
《流水》不仅是可以操的琴曲,也是代表“流水”的一种形态,就是象征事物的“可持续”形态,《流水》诉说着这种形态。“死水”也是一种形态,因为不能进行交换和流动,故而成了“死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可持续发展,就是不能把如流水一样的“货币流”,变成“死水”,而是把所有的“水”都变成流水,让“大地”、“高山”、“山川”和“河床”里的生命繁茂起来。
治理货币“流水”,何尝不是用“疏”与“ 导”的办法?“筑坝”要“坚固”,为什么要“筑坝”,为了积累和储备“水流”。“筑坝”如同银行或什么金融组织,而“坚固”是指“铁腕”和“信用与信誉”。 “疏”就是把“死水”疏浚开,变成“流水”,而“ 导”就是把需要“流水”的地方,把“流水”引导过去。“疏”与“ 导”就是构建渠道,渠道在这里也可以是运行的机制。这就是治理货币“流水”的大格局。
我们再往深层静下来,再听一下《流水》吧。合上眼睑,淡淡地想一下。水流,成千上万年流淌到现在,养育着人们。她当然是可持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