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哥如何评价日本人和中国人


深圳的哥如何评价日本人和中国人

 文/格林豪泰酒店徐曙光

 

9日匆草的博文《香港人坐车为什么很少给老人让座》,广大博友反应非常激烈,砸砖的不少,顶帖的也很多,不管如何,还是感谢各位参与讨论。伏尔泰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将用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呢?

出差期间,正好在深圳停留了一阵。出租车上,的哥约莫年近四旬,很健谈。无意中我们聊起了日本地震之事。“从官方来看,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并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及时而慷慨的人道主义关怀无可挑剔,菅直人也在《人民日报》上登了篇文章感谢中国政府的援助行为,在灾难面前,历史的恩恩怨怨显得微不足道。不过在普通老百姓这里,对于日本发生地震以及我国对日本的种种援助行为,两国民众的评论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人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舆论是:‘太好了’,如此之举很损大国形象。当然了,日本人中也有部分人对中国的援助有很大抵触倾向”。

“对的”,我说“无论是中国有些人幸灾乐祸的想法,还是日本人偏激的言论,都太没有气度。对于中国人,诚然,日本人曾经对我国确实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重要的是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而不是延续仇恨”。

“没错啊,延续仇恨的话,子子孙孙都有得算的,再说日本人毕竟不全是坏人,日本也有很多善良的人,坏人只是少数而已,你说是吧……”。

我点头表示同意。

“中国与日本交往源远流长,在两国的交往史上,可以说,震慑与臣服、战争与冲突占居大半史卷。日本人自唐朝起,迫于我国的强大曾很长一段时间臣服与中国,日本强大后也发动过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并且直至今天,因为钓鱼岛领土主权等问题,两国间的摩擦也时有发生。但是,总体的趋势是好的,和平来之不易,彼此都要珍惜。在和平的大环境下,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除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之外,冰释前嫌的宽容大度要胜过针锋相对的斤斤计较。现在中国在经济上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了,需要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可各种软实力明显有欠缺。”

的哥紧接着我的话说“是啊,国民素质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管哪个国家,好人坏人都有,我做这一行的,各种各样的乘客都载过,包括日本人,我感觉他们还是挺有素质和友好的,但有些国人则很挑剔,很大牌的样子,比如一定要我开进其家门口,几步路也不愿意走……”。

的哥说了很多,我读懂了他的郁闷。

事后,我在想,该的哥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简短评,至少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在互相包容中不断地发展的,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国与国之间的包容,离开了包容,就没有和谐可言,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人要有博大的胸怀,对于沾满鲜血的仇恨可以尝试放下,最要紧的是要在提高经济实力的同时,更关注软实力的提升,树立一个更加丰满的大国形象。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更需要有包容的心态去处世,如果永远记住这些不痛快,一直带着一种受害人的心态去进行外交,那就有点得理不饶人,无法向世人展现我们这个民族的博大胸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