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解决供水采取什么办法?


  北京现在人均水资源量约120立方米,这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会随季节、人口等情况而变化,但近12年的干旱让北京水资源供需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采取什么办法?

  1、阶梯水价

  2011年,依据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北京市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合理调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价格,逐步推行居民阶梯水价。

   “阶梯水价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的有效手段,对控制用水量会产生一定作用,”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国际上也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实行阶梯水价之后,人均用水量会适度减少。”

  2、从周边省市调水

  “今年将继续与周边省市加强区域合作,争取为北京调集更多的水资源。”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近日表示,经过前段时期工作,目前已与周边省市初步达成协议,将继续通过调水来弥补北京水资源不足。但他未透露具体调水量。

  据介绍,北京市已与周边省市签署了退稻还旱协议,将拿出资金支援水源地,特别是地处上游的河北省,用来调整产业机构、退稻还旱,并保证农民收益逐年递增。

  此外,5月9日,历时349天的第二次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运行结束。但调水4.5亿立方米、入京水量3.57亿立方米,仍然只能有限“解渴”。

  3、再生水利用

  北京市2010年利用再生水6.8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9%,“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比较高的,今年预计将会达到7亿立方米以上,超过用水总量的 20%。”毕小刚表示,目前在农田灌溉、园林绿化、水景观、工业等凡是能使用再生水的项目上都已使用再生水,2015年有望达到10亿立方米。

  除了增加再生水的使用量,北京市还启动了中心城区再生水升级改造的五年计划,预计2013年底,中心城区再生水主要指标能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