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11-17):“北大100”农民工圆梦计划功在千秋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彭澎
经过2501:100的角逐,广东10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终于圆梦北大。对于此事,广东省与北大双方都表现出十分重视的态度,认为项目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北京大学的优良校风,关注到了农民工群体,对农民工数量庞大的广东来说很有意义,对教育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我想,圆梦计划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一是让农民工重视教育,强化知识和教育可以改变命运的重教意识;二是作为农民工众多的广东省,让农民工受更好的教育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实现,毕竟这几年的“民工荒”主要是技工荒,一些圆梦计划学生表示“我们选择的专业基本上都和现在的工作有关系”,这相当于高级的岗上培训;三是全额资助百名优秀新生代产业工人免费读大学,形成广东农民工的“高考”模式,可以极大地改变广东对农民工的形象,广东不再是只廉价使用农民工,而是让他们可以找到人生价值实现方式。
这次有2501名新生代产业工人报名考试,我估计今后可能报考的人数更多,其示范引导作用不可低估。
首先,更多的学校可以参与进来。据说教育部正在指导广东省团委深化推广“圆梦计划”,同时将广东作为教育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试点,本省的一些大学有望跟进。这更是我希望看到的,因为不可能舍近求远,放弃本地这么多高校资源。何况本身就是远程教育,本地的高校还有更多体验校园文化的机会。
其次,更多的社会资金可以投入进来。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创立了“圆梦基金”,计划更多利用社会资源。这是圆梦计划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并且让社会更多的人们来关注此事,其影响将更为深远。说其是农民工的“希望工程”也不为过。
再次,更多地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生活。许多农民工因为圆梦计划,下了班就在网上上课,显然倡导了一种爱学习的社会风气。我相信如果在各个企业里这种学习风气蔚然成风,那么富士康连锁跳楼事件将会减少很多。据说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一批专家学者、青联委员、青年科学家、青年企业家、广东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担任学员的人生导师,也可以说,这不仅是知识的学习,也是人生观的再造。
总体上,我认为,如果这种方式在全国全面推广,其意义不可低估。因为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还是农民,他们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他们的素质将极大地塑造未来中国的形象。而城市教育资源经过扩充以后,完全有可能承担这种一种职能。甚至当城市居民出生率下降后,一些教育资源可能也要向农民工转移。这是社会均衡发展的很有意义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