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专业与责任,倡导知行合一的全经联(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于五月起开展全国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中的文化思考”主题大讨论,作为联盟成员之一,本人听从组织召唤,责无旁贷地参与到其中,现接全经联地产研究员廖承军先生的棒,并从城市进程的角度浅谈一下房地产的多业态发展话题,与诸位探讨。
浅谈房地产的多业态发展
少许春花依然在,
五月初夏已到来;
日照天门徐徐开,
有话不说枉徘徊。
我们当今所处的这个时代,己经进入了土地供不应求的年代,在城郊步入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只要谁在城郊获得土地开发权,谁就不愁投资回报,于是更没有什么人去重视多业态发展问题了,这将给予将来的城市运营和管理留下更多的难题和遗憾。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起步,要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当前我们的城市扩张神速,日新月异,后来居上。在房地产业的强大推动下,很多旧城郊正在消失,很多城郊正在被外移,很多城郊的消失促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很有必要关注其在渐变之中的业态发展问题。
现列举以下例子,让人们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街道办事处是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多业态同步发展的。
早在二十一世纪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街道办事处就经历过一次城乡一体化的多业态发展选择。南海区黄岐与广州市芳村区相连在一起,黄岐所处的就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区位。
广州中山路贯穿广州城市中心,中山路的起头在东山区,叫中山一路;中山路的末端在北边珠江岸,叫中山八路;中山八路与珠江大桥相连接,横跨珠江就是广州的芳村和南海的黄岐。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南海撤村镇设街道办事处,进行城市化建设扩张。当时的黄岐街道办事处将黄岐的城市建设定位为“广州中山九路”,不言而喻,这是黄岐欲在吸引广州人的眼球,目地在于开发住宅地产。在随后的2001年至2002年,在黄岐很多主要交通要道上,随时可见黄岐街道办发布“广州中山九路” 的大型户外广告。
当时黄岐要开发住宅地产,它比不上与广州南边相连的番禺市(现在的广州番禺区),当时的番禺住宅楼盘开发己经形成气候,大量的知名楼盘崛起,比如络溪新城、碧桂园等,可是起初的番禺市住宅销售价格也少有超2800元,黄岐的住宅销售每平方米开价2200元左右也一度无人问津。当初做住宅开发也是薄利的,薄利的楼盘还销不动,谁不犹豫呢?
黄岐发现利用“广州中山九路”的定位没有多大效果,住宅开发遇到拙折,于是黄岐才重新审视其它业态或发展其它业态。历经近十年的发展,黄岐现在己经集聚建材、家居、家私、五金、机电乃至小商品等专业市场,形成多业态共荣和发展的格局,并有力推动黄岐住宅产业的发展的。黄岐专业市场集群也成为广州不可或缺的业态配套,这对于缓解广州市交通压力,有利于企业和市民选点集中采购相应物品等都大有裨益。
旧城郊逐渐被城市化,它到底应该具备哪些业态?或者说哪些业态是主导?哪些业态是从属?业态建设的先后顺序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探讨和思考,所进行的类似探讨和思考,就是城市化进程的理智思考,就是房地产开发的文化思考,否则我们正在建设的新城市,将一般城市建成大城市,将大城市建成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就会出现城市功能杂乱无章,业态发展失调,最终予以世人笑柄。
本人认为,房地产开发中的文化思考,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多业态发展思考,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城市建设和扩张应优先考虑让人类居住更舒适,更有幸福感,而不能以发展经济为幌子,无序扩张城市和糟蹋城市。
现代城市曾遍面临市中心人口密集和交通拥塞的极大压力,这是多种资源、多种业态在城市中心高度密集的体现。那么,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就应该要有的放矢地对相应业态从城市中心向扩张的新区域进行空间移动,城市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调整,将有利于城市中心人流、车流实现重新分流。
第六棒有请全国经理人联盟地产研究员吴新坚先生谈:房地产开发与人居文化建设
注:关于“房地产开发中的文化思考”大讨论活动的相关说明
◎ 本次主题博客接龙活动,自发起人杨超 5月1日首发《房地产开发中的文化思考》开始,至七月一日结束,计划将历时两个月。
◎ 本次主题博客接龙活动,将涉及全国近二十个省市地区,业内专家和名博近四十位。
◎ 本次主题博客接龙活动,非是炫耀对文化有多深理解和认识,而意在总结文化实践;
◎ 参加活动所撰写的文章,需以案例总结文化实践和切身体悟感受,且避免长篇累牍;
◎ 参加活动所撰写的文章,应以小见大、以点代面、以实证虚,真正体现出知行合一。
◎ 由于本次活动参与者多,每位参与者接到上一位点将抛出话题后,应在两日内完成;
◎ 为了本次活动顺利衔接,上一位参与者在发布文章前,应与下一位参与者提前沟通;
◎ 为了本次活动圆满完成,望各地分盟给予鼎力支持,望各地成员积极关注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