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打的”,无论哪个的上都有个“坟头”,而且超级可爱的那种,尤其是到了晚上打灯,让你跟置身于动漫世界一样。太多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初到日本时的印象之一莫过于此!
最近跟当代艺术家森村泰昌聊天,说起这个萌系风景的存在,他说:“这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否定,但我觉得似乎还有另外一部分,与萌系不同的艺术努力。”
最近跟当代艺术家森村泰昌聊天,说起这个萌系风景的存在,他说:“这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否定,但我觉得似乎还有另外一部分,与萌系不同的艺术努力。”
1951年出生的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一直觉得“艺术本身是场娱乐”,但同时又认为“艺术是神”,对信者而言,艺术是可能的,不信的人自然排出在外。因此,他的作品很多地方都以政治意味的身体形态而实现。比如:最近在全日本巡展的20世纪的送葬曲就是一个例子。
他的作品采用的是摄影和行为艺术的混杂配置,不仅为拓宽动态图像和装置艺术的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构成了一个观念形态。画面中由他自己扮演了逝去的历史人物,保留了无法改变的观念。换句话说,他是通过服装、化妆以及电脑后期处理的综合方式,以自己的身体表演进入了历史上的每个瞬间,进而探索其中的进程,包括扮演梵高在内的知名的西方名作。90年代之后,他在国际上名声鹊起,以蒙娜丽莎、布鲁盖尔、梦露为模仿蓝本的摄影作品让他成为世界艺术业内的焦点。
眼下,他通过对毕加索,爱因斯坦等历史伟人的重新模仿制作,再次以“艺术史的后人”为系列,正不断开创自己的艺术途径。说到这儿,我怎么忽然觉得,其实,森村泰昌的作品也有萌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