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楼市:风涌济南南


善哉楼市:风涌济南南

——2011济南南部山区投资机会分析

 

 

2011年5月6日历城招商项目推介会,在倪氏大酒店召开。300多投资商汇集一堂,79个项目推荐,38个项目签约仪式,355亿投资历城。

 

李胜利书记认为历城是济南的“政策洼地、战略高地、投资福地”,分析历城的一带四区中,南部生态假日经济区发展契机较大,会上一些有远见的投资商在“村级整合、涉农、旅游”等项目上率先与政府签订投资协议。

 

济南市南部山区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有14个乡镇,67万人口,是济南群泉的地下水补给和水源涵养区,是济南泉水的命脉,被形象地称为“省城的后花园”。 目前,南部山区总人口约130万人,占济南市户籍总人口的21%。与全市其他地区相比较,由于受区位交通、自然条件、发展基础等的影响和制约,南部山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呈现出“两低、两弱”的特点,

可发展研究如下:

 

1、 三川旅游+沟峪经济让“济南南”令人期待

历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计划,以启动南部山区保护性开发为契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诸要素,整合旅游资源,破解发展瓶颈,打造“三川旅游”品牌,促进旅游、餐饮、会务、培训等服务业态融合发展,并责成区旅游发展中心负责。

 

2011年历城大力推进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以抓住南部山区列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的重大机遇,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做好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及项目立项等工作,争取产业发展等政策支持,着力构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体系。打造沟峪经济产业链,提高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水平。

 

2、生态+涉农+旅游为南部产业重点,

2010年4月,济南公布《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南部山区被定位为以水源补给、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绿色产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旅游区。作为省城的水源涵养地和“城市绿肺”,南部山区的发展注定要走生态之路,而休闲旅游将是其中的重点产业。

规划确定,今后南部山区的重点发展产业主要是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林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

 

3、忽视了历史,忽视了“宗教”

济南南部山区在城郊游发展较快,但起点较低,很难形成济南新的旅游“热点”。《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济南南旅游定位:泉水之源,城市之肺;济南后花园,都市游憩地,产品定位:南部山区主体旅游产品为城郊休闲、生态观光、体育健身,辅助产品为宗教文化考察。

 

济南南部山区历史底蕴深厚,终军、秦琼、黄巢等人文资源外,最深厚的是宗教资源。南部山区有多处宗教文物景观,多为佛塔、石窟造像和寺院遗址,不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等,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宗教价值和鉴赏价值。

 

但是济南南部山区秘藏着许多尊古代石刻佛像,由于缺乏深入调查,许多尚不为人所知,这些石雕像和济南周边山区的其他雕像一样,因身处荒山野岭,保护难度很大,加上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许多石刻雕像已面目皆非。

 

4、神通寺函待大开发

神通寺是一大中心,是山东早期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柳埠镇,古称朗公寺,为前秦皇始元年(351年)僧朗公所建,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名神通寺。

 

神通寺千佛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崖壁长65米,有大小石窟100余个,窟中雕像千余尊,造像题记43条,多为唐代所刻。造像最大者为第四窟中一尊盘膝坐佛像,高2.85米,最著名的是南端第一窟唐南平公主显庆二年(657年)造像石窟。造像最多的是中部悬崖的一群体造像,共35尊。

 

景区内的四门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石砌佛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因塔四面各有一高2.1米,宽1.4米的圆形拱门,后称“四门塔”。塔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壁厚0.8米,全部用大块青石砌成。四门塔西为墓塔林,为神通寺高僧的墓地,现存有元明时代神通寺僧人墓塔43座。墓塔林南端龙虎塔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代,因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塔高10.8米,砖石结构。塔身每面刻有火焰状纹样的券门和刻工精致的高浮雕龙虎、罗汉、力士、伎乐、飞天等形象。

 

整体开发后以特色宗教氛围和佛教景观为开发主导方向,吸引香客和专项游客,成为山东乃至华东最重要的宗教圣地。

 

5、南部山区大概念——忽视了“泰山一脉相传”

其实,从大的区域概念可以看到区域范围包括历下、市中、历城、长清、章丘、平阴6个县(市、区)的29个乡镇(办事处)、1385个行政村,总面积33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特殊的自然特征和功能定位决定南部山区发展生态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泰山余脉,作为泰山褶皱山地的北翼。南翼断陷,北翼形成单斜构造,即由泰山向北的顶面,保持微向西北缓倾单斜面的原始形态。主要山脉有梯子山、高尖山等。位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南高北低,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

我们完全可以从大济南的角度看待南部山区,将“泰山与泉水”纳入济南整体来看,这样南部山区就成为重要的衔接带了。

 

参考资料:

1、《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2、2011年《历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3、《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4、《济南市南部山区发展生态经济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