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想的名义,膜拜长生天


   以梦想的名义,膜拜长生天.

      这是一句很经典的话。

       感谢姜淮这段文字.解读很到位.所以,转载了,供大家参照着书,欣赏吧.

      

  转文:

 

以梦想的名义,膜拜长生天——读郭雪波的

 

《大萨满之金羊车》

                                                                 姜 淮

  

    任何标杆人物的离去,似乎都意味着某个时代的结束。

  整个科尔沁草原的最后一个大萨满离我们而去了,留给我们的是悲怆无限和对那个敬畏天地的时代的无限遐想。

  可是,在人们心中,萨满文化仍在。至少,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创作的《大萨满》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在《大萨满》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大萨满之金羊车》(新星出版社 2011年3月出版)中,郭雪波塑造了一个沉着智慧饱经沧桑的老萨满——吉木彦,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郭雪波没有急于从正面赋予他标签式的文学形象,而是从侧面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这是郭雪波文学表达方式的一贯长项。

  吉木彦这个人,本身就好比是一部萨满文化的百科全书,他是十三神博的惟一传人,他也见证了整个科尔沁草原萨满的兴衰,他还是临近10多个村落人们的精神支柱。在读者面前的吉木彦,沧桑、慈祥、沉静,对于自己的过往,对于萨满的辉煌,淡然处之。但是,他身上却有着无以言表的威严和神圣,他和我们有天然的距离,却也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的同时,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一直想做的自己啊。这就是他的魅力,这就是萨满的魅力。正如王蒙所言:“需要郭雪波和他的小说。越是现代化,越是需要郭雪波,需要他把我们带进另一个世界里去,更淳朴,更粗狂,更困惑,更浪漫,更有想象力,也更温柔。”

  在我看来,郭雪波应该为萨满正名,诸如萨满不是跳大神,萨满不仅仅是蒙古族的文化,萨满的故事可以讲得玄而又玄、稀奇古怪……但是,《大萨满之金羊车》的小说中,似乎根本没把这些作为创作使命。郭雪波只是真诚地讲了一个故事,而读者,看到了一个熠熠生辉的老萨满吉木彦的形象和对那个时代无限的向往。

  吉木彦的原型就是最后一个老萨满拉喜·彭斯科老人,但同时,他又不是,因为大萨满的故事,大幕才刚刚拉开,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发表于<文艺报>)

  

   下边晒几张照片:

 

   新书封面,网友们看如何?书已上市了.

   茅公啊茅公,你在喊啥?听不见.我在他的故居,端详了他很久.

   信仰,就像这棵老庙前的老榆树.根深叶茂,又很苍老.

   骑上骆驼,去鄂尔多斯大漠深处,去寻觅被消溶的信仰吧.

  信仰,又如这棵骆驼刺般艰难顽强----

   而信仰,也随着这样古敖包,代代永立着,相传着.

   当然,多时信仰又像这只不啼鸣的公蝈蝈一样,无声无息无相无形,默默依附在那棵永不枯的骆驼刺上----


    不过,越是恶劣环境,它越是像这些草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