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论》
引言
懂得欣赏宇宙的美,也就懂得追问生命和宇宙的源头。①
郑轩顺(Trinh Xuan Thuan)②
宇宙• 生命• 人类
我们可以粗略地总结当今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空前的发展都有其根源,它们都源自人类思维的产生;源自于人类社会的几次大分工;源自于人类手的解放和工具的制造;源自于人类意识、语言和文字的产生。而人类所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又都是源自于地球上生命的首次出现,只有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才有可能使人类诞生成为可能,也只有生命的出现才会诞生伟大的人类。按照这一自然规律,即宇宙——生命——人类的次序,必然使我们首先需要讨论的是宇宙课题,其次是生命课题,最后是人类课题。所以,本人希望通过《宇宙论》、《生命论》和《人类论》三步的探讨,简洁地纵览从古到今人类为了文明所尽全部的努力,能够找出人类今天之所以取得一切辉煌成就背后的成因。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讨论“宇宙”、“生命”和“人类”三大课题,这正是源于人类几千年在这些方面的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正是利用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基础材料,逐渐搭建起宇宙论、生命论和人类论的三座大厦,任何知识都不是空穴来潮,更不可能臆造杜撰,它必须是善于学习、继承和总结前人留下的智慧与知识,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思想,对于人类来讲任何一种独特的、新颖的而且耀眼的思想都是极为珍贵的,思想的闪烁点就如同镶嵌在宇宙穹宇中亿万颗星星中的一颗,静静地、淡淡地闪耀着光芒,而致力于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类重要议题就如同寻找宇宙中一颗新星那样又是极为令人振奋。
我相信关于宇宙、生命和人类三大课题的探讨,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不少人认为,宇宙起源是很遥远的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关系不大,其实,严格说来,现今的一切事物都与宇宙起源和演化有关,其中有些关系还很大。”③无论涉及到政治还是经济、涉及到文化还是军事、涉及到科学还是技术,都不可能躲避开这些基本领域,因为这些领域都脱离不开人类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在人类建立了正常思维的前提下,才能将思维扩展到各个学科分支,也只有建立在对“宇宙”、“生命”、“人类”三大学科的剖析下,我们才能看清各学科领域内的基本规律,我们才有可能在现今社会各个领域中搞清楚最原本的问题,杨中有先生在他的《宇宙的大道》中这样陈述的:“人类思维最关切的是宇宙的本原问题,也就是宇宙本原是什么?宇宙本原是什么样子?宇宙本原是如何发生和调控万物以及我们人类的?这是人类始终追寻的奥秘,也是人类在追寻自我。”④追寻自我人们自然要问宇宙是什么?宇宙从哪里来?宇宙到哪了去?的原本课题,人们还要追问生命是什么?生命从哪里来?生命又到那里去?进而又要涉及到人类是什么?人类从哪里来?人类将到那里去?等一系列议题。
宇宙是一种视野,生命是一种活力,人类是一种容纳,这里开拓的是宽阔无边的思维领域,拥有那么多的课题等待着我们去遨游万里苍穹,我们需要思考,我们需要探索,尽管这样的探索极为浩瀚和艰辛,但是宇宙造就我们不仅是肉体,而且还造就我们的精神,这是一种使命也只有我们才能担当起这付使命,因为我们是人,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
宇宙• 宇宙论• 动机
动机是人类一切欲望和深思熟虑行为的驱动力。今天回想催动我去尝试编写一部《宇宙论》原因应当是自己的这种欲望,我想知道生存于当今世界上的我们各种思想的起源,当我触摸到200多年前一种思想时这种欲望就越加强烈,那是在阅读亚当·斯密(Adam Smith)⑤《国富论》⑥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具有的经济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随后在解读亚当·斯密思想成长过程中得知其思想来源于距今2400多年前古希腊时期的文化,当我看到人类文明史第一次出现“经济”这个词汇,在英语中对应的有两个词汇,一个是Economy,解释为节约、节省,再一个是Economics,解释为经济学,它们源自古希腊语οἰκονόμος,οἴκος叫作房子,νέμω叫作分配,两个词汇和在一起解释为家庭管理,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Xenophon)⑦的《经济论》(Oeconomicus or Economics)⑧,亦译《家政论》和《论税收》一部书中,从时间上看相当于约公元前430~354年间,也就是说在距今2400多年前人类首先认识到“经济”这个词汇,那么,我又继续追问自己,色诺芬的思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样下来可能追下去就是人类是如何产生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进而追问道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就是这样在欲望的驱动下,一路下来不断地追根求源,才使得我得到了一个结论,要想了解人世间的思想起源,只有首先解决宇宙是如何产生的问题。
追寻人类思想产生的原因并不是我的目标,而掌握人类思想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才是我的宗旨。当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错综复杂社会之中,每个人都面对人生的课题,诸如食品、住房、看病、教育、就业等,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怎样地生活,这些人类生存的基本课题进一步牵涉到了不同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诸多方面,人类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创造出许多思想和模式,在社会的实践中人类的这种努力有些是成功的,有些却遭到了惨败,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成败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们需要搞清楚成功与失败的来龙去脉。这就促使我们尽量扩大思考的范围,任何事情的发生必然都有源头,我们只有追溯源头,我们才能从本质上认清世间所发生的事件。导致我们不得不将目光从眼前的课题转向周边,从四周转向地域,再到地球,我们视野直至地球之外,一点点地扩延……人类的思考最后一定要发展到外太空,发展到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当我们攀爬到宇宙顶端之时,再回头俯瞰世间的一切,我们就会感到所为之的努力不是一种宽泛、不是一种虚渺,而是更能看清制约人类生活质量那些政治弊端、经济顽疾、文化扭曲和环境污染一系列问题的真实原因,剔除蒙在我们眼前那些浅薄的认知。关于宇宙的课题也许是科学家、天文学家们的话题,但是对于想要研究社会问题的人们同样不可能脱离自然科学范围之内的事物,因为社会科学源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在先,而社会科学在后,我们只有在搞清楚自然界的课题之后,我们才能将社会问题透彻地认识。
给我一双翅膀让我展翅于无限空间,给我一种精神让我飘荡于浩瀚穹宇,给我一种灵感让心灵自由徜徉,给我一个启示让我触摸到深奥的真谛。对宇宙的神奇和畅想在我的欲望上又增添了一份动力,我们生活在宇宙中间,认识宇宙是地球上人类一种欲望并充满好奇,尤其对宇宙哪种神秘感让人神往不止,“求知是人的本能。人从自然界异化出来以后,便开始了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活动。”⑨这就促使我对宇宙课题着迷一个重要原因。宇宙拥有自己的脉动,或者说是频率,当你作为一个生命体能够体悟到它的频率、它的脉动时,你就会寄情于星海银河之中,你就会感悟到 “这个宇宙之巨大、之持久、之奇妙瑰丽实在远非他们祖先所曾梦想或者猜测过的可以相比。”⑩ 宇宙是导致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诞生的原本,正是这个原本在蓝色星球上诞生了伟大的生命和人类,宇宙缔造了人类思想、意识、文字和语言;宇宙缔造了人类的文明。宇宙看似很远,以致使我们可能永远看不清楚,但是,宇宙又看似很近,以至于我们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浓缩着宇宙给予的分子,为此,我们感叹道——浩瀚无穷的星空,辽远神秘的宇宙,让人类世世代代神往不已。
探索• 构思• 架构
尽管我有上述很多欲望,但是每当我仰天凝视一望无际的天空时,我经常自问自己,你能讲述清楚宇宙吗?在我两年之前下此决心时所面对竟是浩如烟海的各种学说、资料和书籍。我甚至感到了一种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知该如何下手,从哪里开始讲起,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写作的想法。而促使我继续写作下去的动力就是为了搞清楚当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问题。当今世界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各类思维、观念和行为是支撑整个世界的人类活动的全部,今日的世界如此辉煌、如此地多彩缤纷是由于人类的智慧和技术,而所有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入文明,是因为人类思维和意识上的进步,那我们再往前推进一步人类是如何产生的,由于今天的科技发展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那就是因为有了生命的出现,而生命在整个宇宙中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是只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发现的,这就提出了一个宏大的问题,地球是如何诞生的?只有搞清楚了地球的诞生,我们才能讨论生命的诞生、人类的诞生、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出现,我们才能解释清楚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文明等一系列课题。
宇宙的深不可测,在那里凝聚着很多奥秘,展示着一个又一个谜团,自人类诞生以后对宇宙的探索经历了200多万年,直到今天人类很可能仅仅局限于对太阳系以及银河系的了解,要知道这仅仅是宇宙十万分之一,我们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路程还十分遥远,我们还存在很多未知。我们自知将要面对的困难,但是人类所遗留下来丰富的天文遗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里记载了自5000年以来有文字记录的天文事件,还有很长时间没有文字记录的天文遗迹,后人们可以从中寻找到有关宇宙探索的信息,可以使我们在今天对这些原本的问题能够展开深入的讨论。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曾经说过:“我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因为我站在许多巨人的肩头上。”正如牛顿所讲这部关于宇宙论述的文字正是基于先辈们研究的成果、学术观点、观测数据、文字记录、图片拍摄以及他们的著作,力图诠译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宇宙的进程和整个宇宙的最终命运。
这里将非常明确地声明,它不是一部教科书,也不是一部天文学意义上的专业书籍,更不属于对宇宙研究结论性的成果。它仅仅是讲述宇宙故事的一堆文字,只是停留在宇宙一般性话题的叙述,更由于专业所限不可能建立独特的观点,所以并不奢望它成为一部天文学方面的著作,只希望通过我的描述,使它成为一种非常通俗的读物。正如英国作家赫乔韦尔斯所讲的“然而,这个题目是这样的辉煌灿烂,以致任何一种写法,不管多么不出色,都不可能使它完全失去它固有的所向披靡的瑰伟和庄严。”⑾
为了体现对科学和先辈们的尊重,这里吸纳天文学领域、宇宙学领域、古人类学领域、古生物学领域、历史学领域、社会学领域和考古学领域著名学者研究的成果,争取更多的各领域方面证据作为支撑,力图科学地较为系统的描绘今天人类所见到的这幅美妙的宇宙图景。
组成这一美妙宇宙图景大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天文学起源与演化》;第二部分为《宇宙观起源与演化》;第三部分为《宇宙起源与演化》。第一部分重点放在了天文学的起源、进化和发展,侧重于自人类诞生之后所发生的天文方面的重要事件。第二部分重点放在了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展现不同时代的宇宙观,侧重于介绍人类历史上展露出伟大的天文学家们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第三部分重点是是围绕着宇宙中不同天体如何诞生这个主线展开的讨论,尽量搞清宇宙不同时期的演化阶段,涉及到宇宙的讨论、银河系的讨论、太阳系的讨论最后是地球的讨论。
地球是我们研究人类、生命、意识、思维以及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所有话题的分界岭,没有地球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在探索人类文明之前,我们只好先探求地球以及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在地球诞生之后的所有问题。
赵永安
2010年9月于天津
参考文献与名词解释
① [美]郑轩顺(Trinh Xuan Thuan)著《创世纪--宇宙的生成》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2002年6月 第一版 P B2
② [美]郑轩顺(Trinh Xuan Thuan) 是越南美籍天体物理学家,1948年生于越南河内,1976年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天文学,他的研究领域是河外天文和星系的形成。
③ 席泽宗主编《人类认识世界的五个里程碑》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第一版P107
④ 杨中有著《宇宙的大道》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 第一版 P9
⑤ [英]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年(受洗)-1790年,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用尽一生精力创作出一部伟大的著作《国富论》。
⑥ 《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于1776年3月在英国出版,这部著作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成为了第一部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
⑦ 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354年,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雅典人。苏格拉底的弟子。著有《远征记》、《希腊史》、《回忆苏格拉底》以及《经济论》等。
⑧ 《经济论》(Oeconomicus or Economics),作者色诺芬(Xenophon),亦译《家政论》和《论税收》,这两部著作是现今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最早的经济专著,集中反映了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和对经济活动的主张。
⑨ 席泽宗主编《人类认识世界的五个里程碑》 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第一版P108
⑩ [英]赫乔韦尔斯著《世界史纲》人民出版社 1982年10月 第一版 P15
⑾ [英]赫乔韦尔斯著《世界史纲》人民出版社 1982年10月 第一版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