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无捷径包头首富跨越式发展引自焚


企业无捷径包头首富跨越式发展引自焚
徐明天

       包头巨商惠龙集团董事长金利斌自焚身亡,民间传说资产高达40亿元的商人的身亡,其身后高达12.37亿元的巨额民间债务浮出水面,包括商业银行、农信社、典当行、担保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或多或少地牵涉其中,金利斌的倒下,在民间金融活跃的包头引发了一场金融余震。
       有人把金利斌自焚扯到中国金融环境不良,特别是民间借贷无出路。
      我却不是这么看。我认为这是中国企业不切实际追求跨越式发展付出的代价。
      据报道,惠龙集团民间高额利息融资共达12.37亿元,银行贷款1.5亿元,合计14亿多元。当初,债权人凭借对金利斌的信任,借出了高额贷款,也获得了不菲的利息回报:借贷10万元以下的债权人每月2分利;借贷10万元以上的债权人每月3分利。于是包头民间向金利斌贷款的人越来越多,从公务员、餐馆老板、教师,再到超市里卖菜卖馒头的,从数百万元到几万元不等,金利斌的民间借贷几乎囊括了包头市各个阶层。几千万上亿元的借款者,在金利斌众多的债权人中并不罕见。惠龙这几年来实际上平均每年高息融资都在两三个亿,每天需支付的利息就得500万元。而坊间传闻,金利斌每月偿还的利息甚至高达两亿元。
        惠龙集团为什么要借高利贷?三个原因:一是有一个好的项目急需钱,从银行贷不到款,因此只能向民间借高利贷;二是企业想做大,但项目并不好,银行不愿贷款,只好向民间借高利贷;三是借贷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就是用高息集资。
        而我的判断应该是,惠龙集团急于做大做强,铺得摊子太大,而投资又不能赢利,没有回报,亏损严重,只能拆了东墙被西墙,靠民间借贷维持,最终无法维持,只好选择自决,走上一条不归路。
       试想,如果惠龙集团一点一滴做起,滚雪球的办法逐步发展,根本用不着那么多钱,还用得着去借高利贷。企业健康,也不一定做不大,更不会走到绝路上去。
       中国这种企业实在太多,只是很多人心理素质比较好,企业再亏再烂,倒闭了也不会自决,跑掉就好了。
       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机会决定企业胜败,如果一味抓机会大发展,一定失败。决定企业胜利的一定是细节。企业只有抓好管理,赢利能力强,才能发展。而企业管理抓好细节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从小到大,这个过程一定要走,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扎实打基础,一步一步走,就像小孩,开始走得不稳,慢慢就走稳了。别想着一个早晨就把国民党的800万大军消灭掉,别想跨越式发展。
        道理很简单,你看跳高、跳远,即使是破全国纪录,破世界纪录,再好的运动员,跳得再高、跳得再远,跳过去一定会跌倒。运动场上有沙坑,跌到了不要紧,如果没有沙坑,一定会摔得很惨。不信你试试,一个人跳高,一个人跳远,一个人跑步,看谁走得更远,看谁速度更快。
        企业是不能超越的,也不是有钱就能发展,如果管理不好,钱越多,糟蹋得越多,完蛋得越快。
        我们的企业还要有一个理念,任获得都需要付出,任何收获都需要成本。不要认为借来的钱是不用还的,更不要认为政府的资源是无偿的。借钱不还,最后要用命来还。官商勾结,让你付出的成本更是无法计量。
        还有一条,不权认为机会就在眼前,机会难得,这次抓不住,机会就失去了。机会永远存在,只要企业好,机会就会送上门。如果没有能力,机会就不是你的,就不要去抢,抢来也是烫手的,舍不得扔,就是自毁。
 记住,企业无捷径,投机必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