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跌,缩量回稳。技术上说明下跌已经空间有限,但上涨能量也明显不足。不过这只是一种静态与直观的判断,如出现意外利空或利好,大盘仍将会大起大落。
就象一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
现在判断行情,有两个因素应该考虑:一是新股发行价,二是机构持仓成本。
市场出现大面积新股破发,一盘会看成是风险释放的结果。但也应考虑,目前新股发行仍然是高价,仍然受到追捧,中签率仍然不算低。发行价是认购者的持股成本。只要不出现大的恐慌,这些股票破发,也大多离发行价不远。一大批投资者在同一价区持有一只破发股,大多会选择死扛,等待机会。所以,新股发行价,会成为下跌中的抵抗力。
机构持仓成本,多通过年报或季报,分析、研判机构盈亏,持仓成本。机构与一般投资者不同,他们选择并持有股票,往往事先调究,然后选股建仓。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大,进出会考虑对应的空间。所以,机构选股一般会类型化,同质化,持有股票的成本也比较接近,容易形成抱团效应。股市起伏跌荡,潮起潮落。机构投资者遇突发风险,往往避走不及,他们会选择抱团死扛。而持股成本区附近,就是他们构筑防御体系,消极抵抗的最后防线。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轮行情起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们大多处在重仓状态,比如平均持股仓位80%以上。一波下跌之后,机构投资者们仍然是重仓,并陷入相同的困境,互相制约,也互相支撑。谁都不会轻易出逃——逃也逃不走,盲目冲动,反而容易受伤,就象大海中身躯庞大的鲸鱼冲上了浅水区被困住一样。他们只能等待下一个浪潮涌来,顺势游回大海。所以,被困时机构投资者们会形成默契,不作自杀式抵抗。
我想说的是:当大盘下挫过程中,新股发行价就成了持股成本,机构投资者在大盘股上的持股成本,共同成为盘中抵御大盘下跌的力量。它们抱团死扛。具体个案,可研究双汇发展(000895)最近的走势,双汇发展这么高的股价,又遇“瘦肉精”重击,但双汇发展的跌幅并不深。下挫过程中出逃的资金,也相对有限。主要还是机构抱团形成的抵抗力。也是机构持股成本的制约。试想:如果双汇发展盘中持股的不是机构,而是以游资为主,中小散户跟风介入。在80元的高位遇上“瘦肉精”的强烈冲击,估计盘中持有双汇发展的游资们,会被盘中庞大的恐慌性抛压堵住退路,拥挤杀跌,最后的结果,估计双汇发展的股价会飞流直下,一路持续下挫。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在55元附近企稳,缩量整理,等待机会。这也是机构与游资面对同样利空时的主要区别。
目前大盘在连续下挫之后,出现了初步的回稳迹象,成交持续缩量,盘中抛压日益减轻。从年报与季报数据看,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仍大多重仓,减持比例较小,而且出现大面积亏损。这些都是典型的机构投资者平均持股成本,所形成的防御抵抗特征。
我的观点是: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冲击,上证指数有望在2850点一带缩量,震荡,反弹,整理。其实也是等待机会。
再看看盘中股票表现,跌停的股票已经少见,涨停板的股票则不断增多。不甘寂寞的游资,总是寻机在题材个股上寻求突破。由于成交总量的制约,个股机会偶然大于必然,可操作性较差。但这些都是大盘缩量回稳过程中的常态表现。
五月,将是观察政策持续调控效果的重要窗口。物价指数持续走高,高房价居高不下,在政策不断加大力度之后能否出现松动,回稳,将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果仍然不见预期的回稳,估计政策会继续加大调控力度,这也是近期理论界争论的热点议题。这样的市场背景,我认为五月股市大盘仍然会相对压抑,在压抑中消化,聚集市场能量,反弹随时会有,但不易形成大的上涨动力。也没有必要因为反弹而激情,甚至冲动。
个股表现东突西就,看着热闹,但追踪热点难度较大。在选股方面,不妨以低价,低估类型股票为主,力求“安全第一,稳健获利”。
股市仍将在压抑中积累能量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