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运营要本着安全舒适节省的宗旨


热焦点评(1186):地铁建设运营要本着安全舒适节省的宗旨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我曾经说过,世界地铁有莫斯科地铁、纽约地铁两大模式。前者是把地铁当博物馆来建的,豪华、装饰性很强;后者是把地铁当交通工具来建设的,实用、朴实。原先北京地铁是有点学莫斯科地铁的,后来国内地铁几乎都是处于两种模式之间,有一点装饰性,更强调实用性。

    从这次事件来看,一方面,按现行体制,地铁公司是有权对地铁进行维护、维修的;另一方面,地铁是重大市政工程,市民是可以过问的。因此,地铁公司应该及时回应市民的质疑,而舆论和市民也要把问题引导到如何完善市政设施的管理和运营上来,而不是盯着大家都难以搞懂的装修材料。

 

地铁回应称一号线墙砖天花多次脱落 翻新便于维修

20110509日 新快报

  地铁昨日回应称——一号线墙砖天花多次脱落

  省政协常委、市人大代表质疑车站改造翻新是烧钱工程

  五年来338件墙面脱落 162件天花松脱

  近五年来一号线出现过338件墙面脱落的故障、162件天花松脱故障!广州地铁昨天回应称,一号线的翻新维修经过了评估和论证,翻新后的墙砖和天花更便于维修,成本更节约。

  54日,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一学生陈逸华举牌呼吁众人签名反对地铁一号线统一化改造一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广州地铁将出资6726万元、耗时三年改造一号线的站厅装修、部分站点出入口和局部构件是否有必要也引来全城讨论。陈逸华也在57日再次造访地铁公司表达自己的意见。事情到了昨天,广州地铁第二度出来解释一号线的维修是企业正常的设备设施维护

  翻新是否单纯的企业行为?

  省政协常委孟浩、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认为,一号线车站改造翻新太浪费,是烧钱的工程,应该立即停止。广州地铁回应,项目是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社会上专业的施工单位来承担维修工作。不过,地铁方面没有回应维修与地铁上市是否有关系。

  另外,不少社会人士质疑地铁公司是亏损企业,要靠政府补贴,因此维修即使是地铁公司自掏腰包其实也是在花政府的钱,也是在花纳税人的钱,应该事前有所交代。行内人士则表示,广州地铁只有新线路建设是花政府的钱,日常运营早在几年前就没有拿政府补贴,运营开支都是靠自身经营来维持,此次翻新的费用也被纳入地铁运营日常开支项目,只能算是地铁公司单纯的企业行为。

  由于一号线翻新也只是在站内部分围蔽施工,不存在要占用马路的情况,法律上也没有对此要求要进行公示。因此,地铁只是在部分施工的站点处贴通知,提醒过往乘客注意安全。

  多个车站墙砖六成出现空鼓

  广州地铁方面表示,一号线各站大部分墙面采用瓷砖方式,近五年全线出现过338件墙面脱落的故障。广州东站、长寿路站、东山口站都出现过此类情况。

  一号线墙面空鼓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都不是普通人可以通过肉眼能够观察的。广州地铁方面介绍,瓷砖表面无破损并不等于没有安全隐患。因为经过技术人员检测,全线车站公共区湿贴瓷砖的墙面经过十几年的使用,粘贴层老化而出现空鼓与脱落,近期检查发现长寿路站、东山口站、杨箕站、广州东站等车站墙面瓷砖超过60%出现空鼓,且部分站出现过一定范围的整体脱落,危及乘客安全。此外,原天花悬吊与安装方式经过长期使用,扣件老化而易松脱,可能出现突发性无征兆的脱落,安全隐患较大。近五年全线发生162件天花松脱故障,西朗、坑口、长寿路、芳村、体育西路站都出现过此类情况,地铁现在每天只能安排大量人力进行检查和整改,必须安排全面改造。

  那么,一号线的初始设计是否不适应南方潮湿环境?广州地铁方面表示,墙面空鼓与潮湿无关,与震动、粘层老化和车站环境变化差异大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电器寿命周期为10年,一号线照明已经超额运营14年了,更换是时间和规定的要求;天花老化也是自然现象。

  地铁称翻新后更有利于维修

  广州地铁昨天强调,本次改造的墙面仍采用浅色调,与原设计色调类同;柱子的改造也遵循原风格,采用原色系。

  对于有媒体报道,一号线采用的墙砖仍能在装修市场上买到,价格也不贵,广州地铁方面表示,放弃买墙砖改用挂墙式石材和新工艺维护费用低、便于打开维护、不需考虑环境影响的优势有关。

  一号线此前把瓷砖湿贴在墙上,在反复震动、温差大的情况下,黏合剂容易老化导致瓷砖掉落。在维修墙壁内部的线路时更需要把墙壁大面积敲碎。相反,从二号线开始,地铁墙面大量采用了挂墙式石材,基本上没出现过自然损坏。此外,一号线天花原采用的材料市场上已淘汰,无法采购。而二号线运行近十年,从未出现过天花故障,未更换过一块天花。这和二号线天花使用模块化设计有关。

  韩志鹏(广州市政协委员)

  六千万从哪来 请地铁回答我

  请新快报帮我问,地铁方面是从什么渠道自筹资金6726万元?昨日,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表示,广州地铁属于大型国有企业,从理论上讲,所有老百姓都是股东,所赚的钱大部分也从市民的腰包中得来。他表示,地铁方面应该公开账目,说明资金来源。“1998年为建设地铁一号线,30多万广州老城区居民为了城市发展和地铁建设的需要由中心城区迁居到同德围,至今记忆犹新,因此公开账目合情合理。

  此外,韩志鹏还对花岗岩石是否适宜地下装修提出了质疑。花岗岩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质,近几年已渐渐被家居装修所淘汰,用花岗岩石装修站厅,明显不够环保。

  彭澎(广州市社科院研究专家)

  省下装修费用 多建几条地铁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专家彭澎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铁此次大手笔属于华而不实

  采访中,彭澎一直强调地铁的实用性,为此他十分推崇纽约地铁的建设模式,我在纽约先后待过两年,纽约地铁站台的墙壁都是用水泥的,普通但实用。建议地铁公司把省下来的钱用于地铁建设,多建几条地铁线,降低票价,真正惠及民众。

  地铁就是交通工具,不是博物馆,一站一特色虽然强调人文气息,但统一装修更加实在。彭澎说道。

  网友意见

  网友小春:设备真的损坏,维修更换就行了。天花好多都是镂空、可拆卸的,墙面的搪瓷钢板也是可拆卸的,为什么要以统一风格的名义全部翻新呢?

  网友“longshan”:个人觉得广州一号线真的需要翻新了,有部分站台墙面经过去年大水之后,已经开始烂了,甚至有些入口出现漏水现象。至于六千多万的投入,个人觉得有些铺张浪费了,莫非其中有猫腻?

  网友小陈:公共设施不求最新最好,只要实用安全,能为街坊提供方便即可。这么大一个项目,资金来源、项目建设等难道不需要向市民公示?

  网友“Frank”:才运营了14年,个人感觉一号线并不是残破到非要换上昂贵的花岗岩石砖的地步。我们公民也有权知道巨额资金的用途,以及是否用到实处。

  当年建一号线 曾请名家设计

  新快报讯 新快报记者昨天翻查地铁一号线的设计总结,广州地铁公司当年对一号线设计风格的定义是:一号线各车站在色彩、材料、空间处理上具有很明显的个性。据统计,截至1998年第二季度,一号线16个站的建筑装修总共花了9203.86万元,另有2577.38万元的合同外计价。其中,长寿路站花了517.95万元,体育西路站花了475.65万元。

  据了解,广州地铁为了使一号线设计更具归纳性、合理性、美观性,特意聘请了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作为技术顾问。根据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委员会审查意见,一号线车站装修费用控制在车站土建费用10%左右。

  一号线分为 3 种层次控制装修费用

  车站分类 站名 装修价

  甲类站 公园前、广州东站、芳村站和西朗站 每平方米650-700

  乙类站 体育西路站、体育中心站、东山口站、西门口站、农讲所站、烈士陵园站、黄沙站每平方米450-550

  丙类站 花地湾站、长寿路站、陈家祠站、杨箕站、坑口站 每平方米35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