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我们心灵的导演——『土耳其电影周』有感


 

1、人能仰望,就是幸福

位于香河园路当代MOMA小区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居然离我家这么近!从重庆饭店步行过去,大约20分钟左右,影院的建筑设计及外部景观有可圈可点之处。我是因为『土耳其电影周』展映才第一次去那里。并且,作为一个抵触各式各样会员制的人,我第一次去就办了会员卡,因为我喜欢它的人文氛围,以及会员可免费借阅图书、影碟的种种便利。从办会员卡的那一刻起,我有一种近乎神圣的喜悦,觉得自己好象由业余影迷正式荣升为专业影迷。这对我意味着:去影院看电影将越来越多、在电脑上看下载影片将越来越少,看正版影碟将越来越多、买盗版影碟将越来越少,看艺术电影将越来越多、看烂片将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多么幸福而充满意义的转变啊。

我尤其喜欢电影中心周围开阔的人工湖,看完电影出来沿着它慢慢走过,能让你有一种仍沉浸在影片中的余味感。这是那些位于繁华商圈、大型商城的影院所不具备的清新脱俗。想一想,每当我们看完一部很打动心灵的影片出来,正沉浸在对它的各种情节的回放时,是不是很快就会被扑面而来的喧闹人声、商业气氛的热浪袭卷?以至于你还来不及细细回味影片带来的情感,就要立刻作出决定要不要顺便喝点什么、顺便买点什么、是坐公交还是地铁回家呢……这些都是损害品味、磨钝心灵的城市杂音,是把我们的观影质量裁减一半的剪刀手。

 

2、文学所激活的爱与美

之所以看土耳其电影展,完全是因为我无比喜爱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先生,如果说他的小说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对土耳其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的想象,那么,我希望通过更鲜活具体的影像继续追寻我心中的土耳其。我还希望通过对土耳其的了解探究帕慕克小说思想的源头以及他个人千丝万缕的心灵地图。去年在上海世博园旅游期间,我无意中带了一本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它伴随我愉快地度过世博园无比漫长、枯燥、炎热和疲惫的排队时光,它使我的世博之旅充满梦幻一般的色彩。我记得,当我走进土耳其场馆,凝望它古老的文明和沧桑的物件时,我相信我对它的情感不同于任何一位没有读过土耳其小说的游客。是的,我对它充满感情与遐想,以至于并不爱吃冰淇淋的我特意花三十元买了一根小小的土耳其冰淇淋,借此使我与它的联结更加紧密。这就像我后来还在葡萄牙馆买了一部《里斯本的秘密》DVD,只因它说这是“根据费尔南多·佩索阿在1925年所写的一篇里斯本旅游指南而摄制的一部影片”。我还在比利时馆买了一条制作精良的蓝精灵手机链,只因我永远忘不了童年时看过的动画片《蓝精灵》,还有它甜蜜动人的歌曲:“在那海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文学是神圣的,文学是伟大的,文学是动人的,文学是美妙的,文学是开阔的,文学是无处不在的,文学是值得膜拜的,文学是我心目中最顶级的事物。文学犹如一条母亲河,承载着人类一切爱和苦难、光明和黑暗、绝望和梦想、沉思和疯狂、成功和失败……一切文化、艺术、哲学皆离不开她的哺育和亲吻。

 

3、电影的魔力

在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借了两部电影,其中一部叫《云雀山庄的情人》,回家才发现居然又是一部土耳其电影!我选它是因为它美丽的片名。我以为这是一部甜蜜的爱情片。但当我看完,才知道这是一部多么令人忧伤、流泪、唏嘘的电影!我好几次哭得一蹋糊涂,悲伤不能自已,仿佛那些苦难发生在自己身上。擦干眼泪我又很纳闷:从小到大,我们明明知道电影是假的、悲欢是演绎出来的,为什么还要为它投入那么多揪心的痛苦、真实的眼泪?为什么电影具有这么大的魔力,让我们深深沉醉其中仿佛生命中不能没有它?而当我们一旦爱上它,就再也无法停止对它的爱?我百思不得其解。

《云雀山庄的情人》最令我震憾的不是女主人公的结局,而是她的哥哥嫂嫂——这两个世界上最富有教养、最慷慨仁慈、最温暖无私的绅士太太兼好人,却惨遭最令人发指的背叛和杀害,背叛他们的正是他们曾经收留的乞丐,杀害他们的正是他们曾经的朋友(在土耳其军队屠杀亚美尼亚人之前)。作为一个好人兼推崇好人、立志做好人的观众,我承认,当我目睹军官一刀砍下绅士的脑袋并把它无情地扔向他太太时,我受到非常冷酷的打击甚至伤害。我无法接受一个人类对另一个人类实施如此残忍的暴行,而承受暴行的恰恰是好人。我认为这种行径是对全世界好人的侮辱和宣战,是对一切善品质的蹂躏和打击。虽然影片的历史背景是土耳其对亚美尼亚的民族之间的侵略与屠杀,隐含着历史与民族主义的大腔调,但我个人仍陷入非常严肃的思索:我们因何做好人?如果我们知道做好人将被伤害、背叛甚至杀戮,是否还会选择做好人?我没有答案。看完这部电影,我更加憎恨与反对任何种族、宗派之间的战争或暴行。这是人类历史最黑暗丑陋的部分。

 

4、爱是我们心灵的导演

我们因何爱电影?以及,爱音乐,爱绘画,爱建筑,爱设计,爱阅读,爱摄影,爱旅行?每一部电影都是一种人生。我们从中了解他人的生活,发现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我们透过逼真的影像艺术感受他人的悲欢离合,我们与影片中各种人物的心灵产生爱与恨的交会,不觉之中唤醒自我,涤荡灵魂。电影就像是命运之神的魔术盒,戏剧性地把他人的命运通过一个小小的方形匣子呈现给我们观看,拓宽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思想,在观看他人生活和命运的同时,我们丰富自己的心灵,回味自己的经验,思考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我们喜爱这部电影而不喜爱另一部,为什么我们崇拜这个人而不崇拜另一个,为什么我们要为那些跟我们生活毫不相干的剧中人物而默默流泪、欣喜、感动、祈祷、盼望、厌恶、憎恨、懊悔、唏嘘、难过?为什么即使我们自己是懦夫、丑汉、小人、庸才,但仍喜爱英雄、美人、贤士、智者?这一切,是什么在运作我们的心灵,指挥我们的情感?我个人猜测:爱。一切包括电影艺术在内的艺术作品都在唤醒、引发、激活、培养、塑造、雕琢、丰富、强化、鼓舞、开拓我们爱的能力。爱是我们心灵的导演。爱使我们爱真善美,爱艺术,爱人类,爱世界。归根结底,爱使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并关注遥远世界他人的命运。

 

 

 

这是201094,在上海世博园土耳其场馆建筑前。我喜欢它外观古老的帝国之红,喜欢它和人类远古文明接壤的沧桑感。它的主题是“土耳其——人类文明的摇篮”,我个人觉得建筑与主题很契合,因为人类的文明难道不是从洞穴中开始的么?但,这建筑与主题是否真的契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它充满别样的感情,简直像一场舒缓美妙的恋爱,忠诚而深刻。还有比我们的心灵能够去爱更幸福的事么?

 

 

 

                                                   2011528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