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新一代“无线城市”一定能成功
——构架城乡人民幸福的信息基础
宋俊德,宋美娜,皮人杰 ,马琳
北京邮电大学
新一代“无线城市”(有人又称“无线城市2.0”)正在祖国大地从南到北大张旗鼓的推进中,为什么过去全球近千个“无线城市”(也称“无线城市1.0”)消声灭迹,现在有什么理由让国人相信这次“无线城市2.0”一定会成功,本文重点回答上述两个为什么。同时在以下文章中也会讨论建设“无线城市”会提高城乡人民幸福指数;享受“无线城市”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文化多方位享受。
近两三年来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市场的需求和业务拓展、运营模式的创新,不仅在中国的大部分“无线城市”建设会成功,就是在国外的新概念下的(非传统的)“无线城市”建设也逐渐会火起来,并找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至于他们是否用“无线城市”一词并不重要。
一. 为什么我们坚信“无线城市(2.0)”的建设一定会成功?
首先从技术进步上看,3G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接着而来的LTE(TD-LTE,FDD-LTE),把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推到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以IEEE 802.11x为代表的技术和应用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尤以IEEE802.11n的优良性能吸引着人们,理论上速率可以达到900Mbps,而现在已生产出并认证的产品已可达600Mbps,用这样的WIFI技术来建设新一代“无线城市”并与3G、LTE融合,二者性能相补,能够为我们宽带无线移动生活提供充足而又可靠的通信基础。此外,WIFIRERECT的产品也正被认证并商用,用来解决目前电信运营商最头疼的P2P的应用(以及耗费巨大数据量的下载等),可以大大减轻对3G,LTE等无线移动通信的高带宽、高数据流量的压力。当然在国外,不少国家采用了WIFI+WIMAX融合技术;这是由于IEEE802.11d/e/m在全球获得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作为3G的一个标准在全球获得了进展,而且和WIFI技术融合,大幅度扩展了无线移动通信的带宽,已研制成功WIFI+WIMAX的插卡芯片,为PC、手机及若干无线中断提供了廉价(或免费)、方便、宽带的新的无线接入手段,为国外的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提供了新的支持。在我国则普遍采用“2G+3G+LTE+WIFI(在中国包括WAPI)”作为无线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模式。而泛在网概念的提出和建设,让“无线城市”成为一个全新的全方位服务的新的无线移动通信的基础设施,和传统的“无线城市”只采用WIFI,而无法实现全覆盖,让用户无法满意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其次, “无线城市”的承办运营商不断更迭,其运营模式不断进步和创新,让“无线城市”获得了可持续的发展,并使“无线城市”逐步走入可盈利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三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在发展“无线城市”方面表现尤为积极,一方面是它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持,更重要的是它的迫切的需求。众所周知,中国移动支持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3G)与其他两种制式WCDMA、CDMA2000在速率上明显落后,而中国移动具有全国第一大客户群。为了满足用户的高速率高带宽的需求,在全国发展WIFI是对3G的很好的互补。当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对发展WIFI有着同样积极性,用户对数据通信的需求剧增,迫使三大电信运营商们都要在建设“无线城市”方面打一场攻坚战。除三大电信运营商外也包括广电运营商和小的新兴电信运营商都对包括WIFI技术在内的“无线城市”建设有积极性,而前三者在技术上人力、财力、物力上又十分雄厚,因此,由它们努力,由政府主导,形式发展会更加喜人。这与几年前由中国几个小型新兴运营商(中电华通、艾维、金桥、坤宇等)来发展“无线城市”完全是不同的局面,由于这些小新兴运营商他们人才弱,资本少,而且只能单一运营以WIFI技术为主的“无线城市”很难实现大面积覆盖,短时间内无法收回成本,所以多数只做一些热点区覆盖,而收费低,服务差,让他们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商业模式的变更允许“无线城市”有一个发芽开花结果的机会:有三大电信运营商初期建设的WIFI服务,单独核算直接盈利比较困难,但由于WIFI与2G、3G是在综合利用技术和服务上互补,特别是从一个无线城市统一经营来看虽然WIFI部分在初级阶段不能单独盈利(个别城市也实现了赢利),但它能分流2G、3G的主营业务带宽的负担,总体上还是合算的。这也是这些电信运营商为何要下大力气发展“无线城市”的理由,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数据通信技术的迅速增长在这方面WIFI贡献会越来越大。
目前“无线城市”中各种接入大部分采用统一认证、分别接入、统一收费,但随着“无线城市”业务应用的扩展特别是一些“无线城市”可以完整统一运营的某些业务(这些业务目前被以IT技术为主的公司如苹果,SP等控制)。电信运营商用“无线城市”模式与它们竞争会让前景更美好一些。
在国外不少电信运营商为了减轻用户对数据通信带宽的压力,大力发展了WIFI的技术,覆盖甚广,这一部分收费很低(甚至免费),一则希望用户把P2P下载等大数据流的分担在这些无线网络上,另一方面,也起到用来吸引客户,争取好的口碑以及树立品牌的作用。
上述的运营模式的变化,让“无线城市”主要承建者由新兴运营商转入大电信运营商(部分地区也有广电运营商)前者由主角变为配角,而后者升为主角。但“无线城市”的主导仍是政府,因为政府要用“无线城市”推动“信息惠民”、“服务市民”,并统一做好全省、市的规划,以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来完成“无线城市”的建设。政府公开作用功能与之前相比并无变化。
因此让政府成为建设“无线城市”的主导者,政策提供和推动者。统一的组织四大运营商和新型运营商一道建设新“无线城市”。并可全部纳入国家、地方的发展规划并统一实施。使“无线城市”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来看,对“无线城市”建设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两件大事:一是调整结构;二是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就要向高新技术和高回报低能消耗的产业方向发展,信息通信产业不仅耗能低(与它可起的作用相比)而且还能推动其它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无线城市”促进更大范围推动两化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让服务愈来愈好,愈来愈多,付费越来越少,为降低CPI做贡献。转变发展模式:大力推动政府信息化,让人们享用信息服务变得和享用空气、水、天然气、交通一样方便和廉价,用“无线城市”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我国GDP中所占比例,并逐步赶上发达国家,为此,重要的措施就是发展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例。“无线城市”可以为城市居民(也包括郊区居民)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种种让人感到幸福的服务,提高我国城镇人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发展“无线城市”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国内外大好的形势也为发展“无线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球经济转暖和新需求的增加,极大丰富了“无线城市”的服务内容。
l 美国奥巴马政府把发展宽带技术(无线移动网、固定网)定位国策,带动了新概念下美国“无线城市”的发展。以WIFI为主要技术的无线移动覆盖面积增长迅速,在这方面我国目前相对落后,相信随着“无线城市”的建设会迎头赶上。
l 在我国,感知中国、物联网、云计算、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正在蓬勃发展,所有这些“无线城市”都为建设良好发展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又会促进和提高中国“无线城市”的发展。
l 此外安全城市、移动视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交通都是“无线城市”的重要服务内容。
二、我们要建设怎样的 “新一代无线城市”(或“无线城市2.0”)?为了弄清,我们将建设的“无线城市”是个什么样的,我们必须了解一下传统的“无线城市”(或 “无线城市1.0”)是怎样退出历史舞台的。下面我们主要讨论“无线城市”的定义和内涵,关于新一代“无线城市”的完整架构和能够提供得各种服务,我们还会陆续的发票一些作文章详细介绍。
传统的“无线城市”定义和内容:
采用以WIFI技术为主,由小的新型电信运营商承建或运营,政府指导的,面向城市信息化,为市民提供廉价(或免费)的无线接入服务的一种“信息惠民”的模式,它主要面向政府、市民和中小企业。是独立于电信运营商之外的一种信息通信服务系统。
传统的“无线城市”的另一种说法:
构建城域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并为市民、企业、外来访客和旅游者、政府机构提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收费合理的各种无线宽带服务的城市称为“无线城市”。
我对传统“无线城市”的理解:
地方政府为争取在信息通信产业更多的话语权,对电信运营商的垂直领导,无法直接接入的一种补充,因此地方政府和新型运营商积极性高。
政府首先为某些政治任务服务(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并争取更多项目投资。也为政府做一些政务信息化服务工作。
这些定义已成为过去,但分析其中内容不难发现,均是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同样在我们建设新型“无线城市”时也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才会让“无线城市”建设成功,这也正是无线城市1.0和2.0的共同点。
那么现在我们要建设的“无线城市2.0”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呢?
新概念下的“无线城市”:
从技术上是采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宽带通信技术、宽带固网技术和光电技术的大融合。从运营模式看,是有政府主导,四大运营商和中小新型运营商合作,共造“无线城市”。从商业技术看是在宽带无线移动、固网大融合的情况下,分门别类收费的方式,并可做到持续发展。从服务内容看,它囊括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电子商务、智慧交通、现代服务业等,形成对个人、政府、企业全面服务的支持。
下面我想引用一下中国移动对“无线城市”的定义、定位和发展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定义:“无线城市”是指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宽带网络接入,并建设与政府管理、企业运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的无线信息化应用,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无线应用服务。
“无线城市”的定位:“无线城市”是移动互联网落地的平台、物联网应用的平台、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信息惠民的服务平台、业务应用互动聚合平台。
“无线城市”定位于城市生活和服务聚合应用运营平台,以“无线城市”门户为聚合和承载,依托中国移动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应用等领域的成熟优质的技术标准、系统架构、业务平台,整合本地优质战略信息特色资源,通过用户和内容的共享,以统一呈现的形式,为市民、企业和政府提供的综合一站式信息化运营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在“无线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无线城市1.0阶段,只强调了以WIFI为主的无线宽带接入,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主要解决的是笔记本电脑上网的问题;无线城市2.0阶段,强调无线移动融合宽带接入与应用加载,寻求良性运转运营模式,可以实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终端接入,“无线城市”建设由仅仅关注WIFI宽带接入进入到了无线移动融合宽带接入(2G+3G+LTE+WIFI)与应用并重的新阶段。后面的文章还会全面介绍“无线城市”规划、架构、功能和各种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