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该复读还是去读专科呀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经历2次高考都失败了的女孩,此刻的我十分难过和无助。今年的成绩虽然还没公开,但我估分又是特别差,我打算再复读一次,希望您帮我分析分析我的情况。谢谢!

我的成绩一直不太好,但是我觉得自己很用功。我是贵州的因为贵州的教育比较落后,所以为了能提高成绩,我曾经背井离乡到四川更好的学校学习了3年。可在那3年里不管我怎么用功,成绩最多400多分,我一直鼓励自己全国巻要简单些,可我返回家乡参加去年的高考,最后我还是400多点,离二本线几十分。后来我不服气复读了,可在复读过程中我成绩并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今年我估计只得300多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家人都叫我去读专科或自考,可我都不想去,我一心想读大学,希望在大学受更好更高等的教育来提高我的修养和学识。因为我想做个自信的人,可是更糟糕的是我的父母一直都在闹离婚,因为我和弟弟在读书才暂时没分开,可现在我和弟弟都没考好,我不知道以后的路会是怎么样?

我心里十分忐忑,我原本想考上大学后父母或许就不离了,可是现在我……更何况爸爸在外面还有个外遇及孩子,而我的妈妈为了我们牺牲了她一生,现在我却这么对不起她,更加对不起我自己,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前方一片渺茫,是该复读还是去读专科呀?可我一点都不想读专科,比我小些的表妹都考上了大学,而我还在高中徘徊,想到我的亲人、老师、朋友,我就一阵阵脸红,虽然这样但我还是进行,路是自己的,别人不能帮你做即使是父母。

杨老师希望您帮帮我,过几天成绩下来了,我该怎么取舍啊?我若是再复读还有希望吗?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我的心里真是太乱了。

这位同学:

您好!我要说的是:如果你自己不想走专科,那么你就选择复读!如果选择复读,那么我就有必要说一说你高中四年以来“觉得自己很用功”,但“成绩一直不太好”的关键所在。

首先你没有抓住学习成绩得以提高的关键——回归到课本!回归课本说白了就是把高中三年所学的、高考所考的所有学科的教科书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在复读的一年中过三遍,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争取把课本上的例题按照相应的解题规范解答,这样你就可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我建议回归到课本,把高中三年所学的、高考所考的所有学科的教科书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在复读的一年中过三遍。只要你把课本上基础概念透彻理解了,同时也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了起来,那么我相信你的成绩就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的。

其次,很有可能是你不会看书。下面我把读课本的方法告诉你,供你参考:

第一,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第二,读课本,画出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第三,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第五,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

第六,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第七,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八,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最后可能是你在学习总结之上欠缺。在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中对所面对的知识善于思考--从更多更广更深更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遇到问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自己能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在老师讲课中寻求答案,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课后及时请教老师)。这样无疑就促进了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同时在学习的时候善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摸索方法,巧妙地学习,科学地记忆;同时也善于比较,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联成网络、存同求异,区别运用。进而使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

在解题时从课本上的习题入手,课本上的习题比较简单,做起来也会比较轻松一些,课本上的习题做完之后再由浅入深,遇到不会做的题之后要有意识的强迫自己不看答案、不看书套公式、不求助于别人,而是静下心来,积极调动自己的大脑知识库,主动寻求解题思路。这样由浅入深地训练自己,加上对常见题型的归类分析,再见到习题时就会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做起题来也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平时做题时,对于那些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的题目,要注意审两遍题,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就会让我们联想到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合适与否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您好!真的非常感谢您的指导,我一定会好好想想的!您的话让我好像找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