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正式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重中之重。发改委今年将牵头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形成机制,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
6月8日,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阶梯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出。根据发改委向国内主要油企下发的意见征求稿,成品油调价间隔将从目前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有可能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
定价权下放就叫改革?这叫剥皮!如果定价权下放,那不得天天涨价?三大油企是个什么货色,大家谁不知道?这帮人只想狠捞钱财,社会啥样民生如何才不关心呢?
下方定价权与市场接轨的前提必须是在一个破除垄断的市场化机制下,目前现状是三桶油绝对垄断市场,再由他们来定价,那政府又培养了三个现代版“黄世仁”。如果未来的改革却如发改委所言,那么老百姓将陷入任人宰割的地步;一个没有竞争的垄断性市场,当它一旦享有定价权,其结果会是怎样的,可想而知!
发改委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推脱责任与完成任务!如果发改委真正想为百姓做点实事,那就允许民营企业公平地与三大油企竞争,不要让三大油企搞垄断。企业只有越竞争,才能够成长的越好,靠政策垄断,永远都长不大的!定价权下放给垄断集团,那是否也同时放开成品油市场,允许所有资本进入成品油开采、批发和经营呢?如果仅是将定价权下放到垄断集团,恐怕油价更是只会涨,永远不落吧--因为它们是垄断集团,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本性。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认为,下游的价格透明,而上游定价却不透明,这本身就不公平。她认为,真正出问题的是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的是中石油、中石化等油企利润率不透明的问题。
定价权未下放之前的这十年来,因为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国际原油的人民币购买价格并没有上涨。国内的成品油却涨了4倍还多。2001年,1美元=13人民币,国际原油40美元/桶,合计520元/桶,国内汽油1.8元/升;2011年,1美元=6.5人民币,国际原油100美元/桶,合计650元/桶,国内汽油却涨到了7.8元/升;
经济学家曹和平指出,国际上垄断企业的合理利润应该比通胀率高1至2个百分点,但国内石油企业的利润率显然已高于这一标准,“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常由于偶发因素‘说涨就涨’,公众只能被动接受,无法监督、更无法否决,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时下的成品油(柴、汽油)消费,涉及民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保障供应和合理的价格,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影响到绝大多数家庭的消费支出。在国际油价狂跌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迟迟不“与国际接轨”,而一旦国际油价上涨,“炼油业务”就立即亏损,“与国际接轨”的呼声就此起彼伏。
打破价格垄断,必须打破行业垄断,方可放宽企业自主定价权。中国炼油成本高的原因是高度垄断,缺乏竞争造成的。应该在公平、公正前提下,谋求成品油市场的合法竞争,放开进出口经营给多家经营单位,给三大油企压力才是提高中国能源效率的关键所在。
定价权下放就叫改革?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