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希望不要采取这样的政策,这是不负责任的,对其他国家也有害。美元大幅贬值可能提升原油价格等,我希望不要这样做。同时,我们现在的很多债务都是短期的,通过通胀解决债务问题并不会有太大作用,因此,不应该采取这种策略 ]
货币政策究竟应该遵循清晰的规则,还是相机抉择,恐怕是宏观经济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领域之一,答案取决于你相信新古典还是凯恩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John Tayor)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确定了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被称为泰勒规则(Taylor Rule)。其逻辑并不复杂,当产出缺口为正,通胀超过目标值时,应该提高利率;反之则降低。日前,泰勒教授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泰勒规则被提出之后,曾被广泛引用,也被时常用来预测美联储的利率走向。但到了2000年后,似乎逐渐归于寂寞,其后,我们经历了2008~2009年的惨痛金融危机。泰勒坚定地认为,危机根源在于新千年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严重偏离了泰勒规则(见图)。他相信,危机后的经济刺激政策注定将是一场失败。他根据自己的规则演算,认为美国目前的短期利率应该确定在1%。面对未来,他依旧对泰勒规则在全球的运用充满信心,并进而认为我们需要一个全球的“通胀目标”。
关于“泰勒规则”
第一财经记者:你认为哪个央行的政策更符合泰勒规则,英国、欧洲还是美国?我猜是英国。
泰勒:首先,欧洲央行的历史并不长,从1999年至今也就十多年而已。英国央行作为先驱,可能做得更好,但英国央行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这么做的。美国根据泰勒规则制定政策更早些,大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因此如果要按时间排序的话,那么就是美国、英国和欧洲央行。
记者:不同的央行行长也可能会走向规则的不同方向,例如德国央行前行长韦伯,大家的预期是他能够很好地坚持泰勒规则。你如何看待很可能接任欧洲央行行长的意大利央行行长德拉吉?
泰勒:我认为德拉吉富有经验而且专业。我想他会成为一个好的央行行长。货币政策通常会由一个货币政策委员会来决定,不同的委员会意见不一,每个人关注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政策建议也会不一样。央行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不同因素,因此我很难说哪个央行行长更注重泰勒规则。例如在美国,格林斯潘的政策一度很接近泰勒规则,但他也不会明说。
记者:那如果比较默文·金和伯南克,你认为谁更关注泰勒规则?
泰勒:我不知道。我猜是默文·金吧。
记者:在遥远的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SDR作为一种世界货币,未来是否有可能代替美元?
泰勒:这是可能的,但会在很远的将来。因为这需要不同政治实体的央行之间建立一个全面的合作机制,很难想象各国央行将如何协调利率政策。所以我预期这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或许需要某种技术性变革才能实现。目前欧元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就已彰显了类似体系可能面临的困难。
记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泰勒规则是否能应用到全球范围之内?
泰勒:是的。如果每个央行都能遵循一种规则(我自己当然会说泰勒规则),且具有良好的判断,我认为这将运作良好。
记者:全球单一货币以及泰勒规则的全球应用是一种最佳情景,还是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泰勒:泰勒规则的全球应用并不是梦想。这意味着,每个央行遵循一种规则。但至于全球单一货币,我不能说这是个梦想,但至少还在很远的未来。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首先解决政治问题和管理这一货币体系的“政府”。
记者:单一货币确实很难,但单一货币是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泰勒:不,我并不认为这是我们应该致力的目标。我认为现阶段的目标应该是,制定一个全球通胀目标,或是全球价格稳定的目标。我想这才是一个好目标,因为目前每个国家对于通胀目标和价格稳定有着不同观点,他们会采取不同措施,而全球统一目标,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个全球合作解决通胀的方式。至于全球单一货币,现在我还看不到任何好处,因此并没有必要把它当成长远政策目标。
记者:我想你肯定认识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他去年发表了一篇工作论文,似乎在泰勒规则方面有某些不同见解。他认为,各国央行应将通胀目标定在4%,而非当前多数央行试图实现的2%或3%,同时,他暗示货币政策仅仅针对通胀过于简单化,而真实世界更加复杂。
泰勒:我认为他的观点是央行应该将通胀目标定得更高。这并不是针对泰勒规则的批评,而是针对通胀目标的。当然,你需要考虑金融稳定,而不仅仅是价格稳定。首先,对于更高的通胀目标,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我的观点是,短期内利率较低时这么做可能会奏效,但更高的通胀并不是一件好事,更高的通胀目标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胀,进而又推高通胀目标。2%的好处是,这几乎是零利率,而更高的通胀目标则有着不少缺点。其次,在金融稳定方面,央行总是关注金融稳定,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央行一般都会向存在流动性问题的银行提供大量流动性,这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
记者:那为什么金融危机还是爆发了?
泰勒:你可以这么想,你可能会关注在危机发生时央行该做什么,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央行该做什么才能不引发危机。所以我担忧的是,央行所做的一些事情会导致危机。这才应该是重点。我们应该找到方法确保金融稳定。过去他们已经做得不错了,能够做得更好的地方就是去避免一些会导致危机的做法。
记者:那么如果我们能作出正确的货币政策,能在未来避免危机吗?
泰勒:不能。我们可以避免一些由于货币政策引起的危机,例如本次金融危机。但总会有一些冲击和危机,因为世界并不完美,我们无法预见一切。不过总的来说,在过去发生的危机中,例如美国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的时候,货币政策都奏效了。货币政策只能让危机最小化,但不能避免危机。央行需要在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时候提供帮助。
美国的利率应该设定在1%
记者:目前很多国家的央行开始提高利率,尤其是那些通胀较为严重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出台紧缩政策,例如中国。
泰勒:央行是该提高利率了,特别是那些存在通胀问题的国家,我认为这个是有用的。中国正在努力调整货币政策,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通胀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并造成危害。
记者: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现在美国的利率水平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你如何看?
泰勒:我认为美国的利率也应该更高一些,不是说要大幅上调,至少应该比现在略高。根据泰勒规则计算,目前美国的利率应该设定在1%。
记者:现在许多人认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和财政刺激等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宏观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你如何评价危机后政府宏观政策的作用?
泰勒:危机在长期和短期上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作用。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此宏观政策需要减少赤字,解决债务。由于刺激政策,我们的政府债务负担大大增加。这不仅是一个长期问题,也在短期内构成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削减赤字和债务,调整过度宽松的刺激政策。政府已经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对于2008年和2009年刺激政策的批评,这几年越来越多。这也是目前政府试图削减债务的压力。
有些人认为一揽子刺激政策奏效了,但我并不认同。现在也有人说,至少这些政策没有负面作用。但我认为现在应该收回刺激政策了,因为政府债务需要削减。
记者:现在有人提可以用货币贬值的策略来减轻债务,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会奏效?
泰勒:我希望不要采取这样的政策,这是不负责任的,对其他国家也有害。美元大幅贬值可能提升原油价格等,我希望不要这样做。同时,我们现在的很多债务都是短期的,通过通胀解决债务问题并不会有太大作用,因此,不应该采取这种策略。
记者:那么“弱美元”政策呢?
泰勒:我不认为会有什么帮助。美元一直在贬值,已经贬得太多,变得太“弱”了。
美国应该要保持美元的购买力,保持对美国经济有利的国内通胀,并维持汇率稳定,不是说没有波动,但总体要保持稳定。
记者:有种观点认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实际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了通胀,你同意吗?
泰勒:确实有这样的担忧存在。我曾在过去的讲座中提到,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其他国家央行的日子更不好过。
记者:G20对于全球失衡设定了一整套综合指引,设定了一系列的指标,但你认为他们的框架有所误导?
泰勒:我认为有指标是好的,例如美国应该做的是减少预算赤字,这是美国能为世界经济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但是设定经常账户余额就错了。
记者:你认为宏观审慎政策是否真正对防止下一次危机有帮助?
泰勒:这要看什么是宏观审慎政策。不同的人有不同用法,对于我而言,好的宏观审慎政策是央行关注整体稳定。央行的最终职责包括管理和监督其管辖内的商业银行,当然这是微观的,宏观方面如何帮助央行完成这一微观的目标?在观察宏观经济面的时候,可能会发现银行业的风险由于宏观风险的存在,因而比你想的更高,所以应当时刻将这一风险因素考虑在内。银行业的监管者应当关注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如果风险由于内在关联性或全球宏观面而扩大,那么他们应当加强监管。我认为宏观面的关注有助于对抗“监管俘获” (Regulation Caption,指个别的金融机构可以向监管者施压)的倾向。
记者:你认为这是美国危机之前的情况吗?监管俘获?
泰勒:恐怕是的。
记者:你对巴塞尔协议Ⅲ怎么看?
泰勒:我认为银行破产要求应该更高,巴塞尔Ⅲ遵循了这个标准,这很好。巴塞尔Ⅲ提出的部分建议包括银行资本金的抗周期要求,我不认为这是有效的。资本金率只要提升到合理的高度并保持就可以了。
记者:你对未来五年世界经济的展望是什么,特别是发达经济体?
泰勒:这个很大程度跟政策有关,美国和欧洲都在调整政策,我对此保持乐观。我对美国较为乐观,政策制定者对于市场的需求会做出回应。
记者:经过地震和核危机,日本似乎会一蹶不振?
泰勒:不,我不这么认为。日本是发达经济体,经济本身非常强大。他们会从这次灾难中走出来。不过老龄化的确让情况变得更为艰难,但是日本的经济实际上一直都比人们想象的好。你到日本去会发现人们都在努力做到最好,看他们的经济数据实际表现比美国还要好。
记者:未来五年美元和欧元会变得更强还是更弱?根据美联储已实行的政策,美元似乎将趋于走弱?
泰勒:这取决于货币政策。除非美联储逐渐将这些政策正常化,美联储需要削减资产负债表,让利率逐渐回升,否则美元还会继续走弱。我相信他们会这么做。
记者:对中国的未来有什么评价?
泰勒:通胀的变化非常关键,坚持改革也很重要。未来非常有希望。
记者:很多人担心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如果无法完成转型,经济就难以迈进。
泰勒:我不这么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一直在追赶,追赶生产力水平,追赶人均收入水平,因为一直在追赶,所以增长路径更快速。但是追赶最终会停滞,增速放缓,但这还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还很遥远。
约翰-泰勒:要明确全球通胀目标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