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你的逻辑说我的理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找一个逻辑,然后推理出自己想要的观点。懂得分析,总归是好事情。
今天上午,有幸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所长一起聊天。我们约在长安大戏院的一楼咖啡厅,在座的还有沁人新传媒的董事长、美国艾美奖得住李沁小姐;合兴食品集团总裁洪明基先生,遍布全国的吉野家和DQ,正是出自他手。
“我到世界各地演讲,对尖锐问题,从来都是来者不拒。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难得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机会。同时,顺着他们的逻辑,可以很快就能表达出咱们的想法。”交谈中,张所长一再强调,对话的本身并不是为了辩论几句,更重要的是,交流和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6年前的2月23日,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人,都会记得一个人在侃侃而谈。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主讲嘉宾,张宇燕所长应邀为九大常委上课。他的专著从1996年的《经济学与常识》到2010年的《键盘上的经济学》,都在试图在我们的身边,找到经济学的逻辑,并用生活的语言,加以传播,启发大家对经济学的认知和兴趣。
今天,我们的话题涉及诸多方面,张所长兴致也很高,给我们讲了一些他在学术交流时遇到的小故事。
“在一次会议上,有台湾人问我:‘人民的意愿是否重要?’”
“很重要。”
“那是不是,只要台湾人民的意愿相同并达成一致,就可以进行公投。”
张所长并没有正面回答,更没有立刻进行严肃的辩论,而是顺着提问者的逻辑,往前分析。
“那是不是台北也可根据人民的意愿,独立出去。还有下面的县,乡镇,也可根据村民的意愿,独立出来?”
提问者和在场的学者哑口无言,目瞪口呆。原先自己,一直引以为是的逻辑,就这样被带着往前走两步,就遇到了他们不曾所料的问题。
“这是显然不可能的。按照他们的逻辑,只要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就可以成立国家,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按照他的思路,得出的是一个可笑的结论。”
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在一次会议上,有人问张所长: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逻辑,如今,为什么中国迟迟不能进行政治改革,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张所长的回答是:“这么多年来,一个切实直观的事实便是,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按照你的逻辑,这不正说明,我们的制度跟经济配合的很好。”
“据一些专家预测,中国的经济还要持续高速发展,这是不是就说明这样的制度安排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我们并不仅此满足,政治改革从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说,多样性是好东西的话,那同样适用于民主。”
变被动为主动,在不否定对方逻辑的前提下,用他的逻辑帮助他理解和辨识他所坚持的问题,往往比辩论有力。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张所长看来,这是一种更具建设性的坚持和沟通。
每一种知识都是在交流中产生出价值。交流不是辩论,更不是回避,而是一种冷静的面对和从容的告知。思路比结果重要,传播知识比拥有知识重要。这一点,在张宇燕所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从他的《经济学与常识》到《键盘上的经济学》,他都在竭力的把经济学拉回到我们身边的生活,让那些冷清的模型拥有生活的温度。
其实,人们并不会认真的选择内容,但都会感性的选择方式和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宇燕所长传播的不仅仅是他的研究心得,还有一份未来经济学家与大众沟通的方法。正如张所长所说:智慧的本质便是认知和解读。
对了,最后,我还是想透露一下,张宇燕所长的爱人,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李瑞英老师。今天,我开玩笑地对张所长说:“您是全国人民最想见到的人。”相信,从张宇燕所长课堂里走出的人,在未来的某一天,介绍自己的老师时,一定不会以“这是李瑞英老师的爱人”开场,但,总会告诉人,他还有一位非常出色的爱人,并以此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