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造物,是随顺着功利主义还是康德主义?天何言哉,於穆不已——对此“人间”的问题,自然无从回答。有自主意识与自由意志的人类,方能“帮助”天地回答这一问题。
《老子》言,“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于是,效法天地的圣人之“不仁”,也就呼之欲出了。
然而《中庸》则言,“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以“仲尼……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而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详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如王静安先生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以“我”观天地,三千大千世界尽是胸中之境界的外化呈露。一毫才举,大地全收,体露真常,不离文字。身在天地内,心包天地外。于是,道家必有一“自然化”的宇宙,而儒家必有一“德化”的宇宙。人,这棵会思想的芦苇,在每一片叶子里,都自有与外在宇宙相应的天地,这岂不是最妙的事情?
然则儒家道家,谁是谁非?恐也只能说“道并行而不相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