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是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它不仅可以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受关注度,增进公司的国际品牌形象,并可以借机规范公司的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太阳能产业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度契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非常好的上市题材,也非常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关注与青睐,这从太阳能光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便可见一斑。2006年,留澳归国博士施正荣带领的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此后施正荣的个人资产很快暴涨至23亿美元,一跃成为了当年的中国首富,开创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创富的梦幻神话。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太阳能光伏领域的上市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天威英利、河北晶澳等数十家海内外上市公司,涵盖了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光伏工程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国际资本的助推。
与太阳能光伏资本市场的一片繁荣相比,太阳能光热市场则显得异常冷清。作为发端于中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太阳能光热具备了上市的典型条件,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光热巨头上市必将会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大批的太阳能热利用企业均错过了最佳的上市融资时机,比如国内最早的太阳能光热企业北京桑普、开创中国太阳真空集热管产业化的清华阳光和全国最知名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皇明太阳能,这些企业都具备了非常好的上市条件,但是却至今尚未上市,这或是企业有意为之,但是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却着实可惜。
在山东省的太阳能热利用企业中,力诺太阳早在2001年就通过借壳方式登陆A股市场,皇明、桑乐和力诺瑞特三大巨头近几年在看到光伏企业上市的大好前景下也已然加快了上市的步伐,这从高盛和鼎晖对皇明的注资以及渣打银行对桑乐的注资可见一斑。下边我将重点对几大企业的上市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力诺集团的光热第一股
在众多的太阳能热利用企业中,力诺集团算是略谙资本之道的企业,早在2001年,力诺集团便将旗下濮阳力诺所拥有的与高硼硅材料及其系列产品生产相关的经营性资产与双虎集团公司总资产71.12%进行资产置换,成为“双虎涂料”第一大股东。资产重组后,“双虎涂料”正式更名为“力诺工业”,2005年4月,“力诺工业”又更名为“力诺太阳”,从而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以太阳能光热为概念的上市公司,力诺集团由此正式进入资本市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力诺太阳(600885)都被资本市场冠以“中国太阳能光热第一股”的美誉,借助国家对于节能减排及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力诺太阳的股价曾经一度达到过创纪录的17元每股,然而仅仅依靠概念炒作的方式并不能长期赢得投资者的青睐,2008-2009年,由于经营不善,力诺太阳连续两年出现了亏损,特别是2009年,公司利润总额亏损了1.08亿元,企业不得不披星戴帽,股票简称也由“力诺太阳”变更为“*ST力阳”,随时面临着被迫退市的风险。2010年,孤注一掷的力诺太阳在大股东力诺集团的强力支持下,抵御住了行业持续低迷带来的压力,实现了扭亏为盈,暂时避免了退市的危险,但是公司今后的发展之路依然不是很明朗。据了解,下一步力诺太阳或许会将集热管、石英砂等资源装入上市公司,从而打造一个从石英砂-毛坯管-集热管的太阳能热利用中上游产业链概念的上市公司,对于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力诺太阳外,力诺集团与德国PARADIGMA合资成立的力诺瑞特新能源公司对于资本市场或许更加具有吸引力,这家企业在成立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充分发挥中德母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成为了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特别是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和中高温热能应用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早在力诺集团2008年提出的对于力诺太阳的重组方案中,就试图将力诺瑞特50%的股权、即力诺集团持有的部分注入上市公司,然而随着2008年末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失踪,这一重组方案最终作罢。但是据知情人士介绍,力诺瑞特今后将不寻求装入力诺太阳上市公司,而是采取单独上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公司目前已经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筹备工作。
(二)高盛鼎晖注资助推皇明上市
2008年岁末,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当口,高盛和鼎晖两大资本巨头与皇明太阳能在北京召开战略合作发布会,两大投资机构宣布首批一次性投资皇明太阳能集团近1亿美元,并积极推动皇明太阳能的上市工作,自此结束了鼎晖和高盛分别长达9年和5年的“追聘”,拉开了皇明太阳能上市的大幕。
据了解,皇明太阳能早在1996年就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推行“奖励股金准备金制度”,为其上市做了铺垫,2007年整个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完成了上市辅导期,并计划在海外上市,但是考虑到皇明的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在国内上市,将会获得更高市盈率,同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国内知名度等原因,最终搁置了海外上市计划,决定在国内A股上市。
然而,即使是皇明引入高盛鼎晖资本后的这次A股上市计划依然一波三折,因为种种原因,其上市计划向后推迟,尽管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皇明的上市目标已不可阻挡。2011年2月初,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到皇明调研期间特别强调公司要“切实抓好上市工作,提升企业发展层次”,随后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她更是明确了皇明上市的时间表,即“把太阳谷作为德州的形象品牌、全市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平台,加快产业龙头皇明集团的发展,争取今年成功上市”。我们希望皇明太阳能能够充分利用好这次上市时机,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与运作,进一步将皇明品牌和产业做强做大。
(三)渣打银行注资推动桑乐上市
就在高盛、鼎晖与皇明洽谈注资事宜的同时,一直“宣传上低调、扩张中高调”的桑乐太阳能也开始了与包括英国渣打银行、红杉资本、摩根士丹利、红杉资本和摩根大通等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的频繁接触。桑乐总经理高靖平曾经明确表示要引进一家战略投资者,最高投资比例将不会超过20%,且最低投资额度将不能低于1.5亿元人民币。
经过多次接触与磋商,桑乐和英国渣打银行达成了最终的合作意向,2009年12月24日,渣打银行下属的香港渣打直接投资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公司已经完成了对山东桑乐太阳能公司2330万美元的投资,这也成为了渣打直投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内的首笔投资。
据了解,桑乐太阳能的资金链很稳健,目前实际并不缺少这笔资金,而且以桑乐的产值及发展趋势来看,其所需资金完全可以通过银行授信获得,那么它为何要引入风险投资呢?对此,桑乐太阳能副总经理王书清女士给出了解释,她表示,桑乐与风投的合作并不着眼于资金,这笔资金很容易在银行获得,此次合作更多的是为桑乐的资本战略做准备,因为风投所具备的领先的企业运营观念、组织架构、人脉关系、谋略是其他融资机构不具备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桑乐引入渣打银行风投的目的就是资本战略,也即是推动桑乐在上海主板市场的上市,但是在何时上市这个问题上,桑乐太阳能总经理高靖平在2010年12月接受《新华日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是一种公司运营的方式,但不是我们桑乐公司的终极目标。可以合理适当地运用资本,但绝不能做资本的奴隶,目前桑乐还没有上市的具体日程表。
尽管还没有确定具体的上市日程表,但是对于已经引入风投并着眼于资本战略的桑乐公司而言,上市已是板上钉钉之事,至于何时上市,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张永赞 新能源行业品牌与战略研究专家。河北故城人,管理学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从事太阳能、电动车等行业发展与管理等的研究,在战略规划、市场发展、品牌创建和科技创新等领域有独到见解,是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网21tyn.com在线专家和《太阳界》等杂志特约撰稿人。
张永赞:山东太阳能企业融资和上市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