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A股何时能走出熊市


  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其中CPI上涨 5.5%,创34个月来新高。可以想见,在通胀继续加大的压力下,从紧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如此情形之下,A股的未来趋势将会如何呢?

  目前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A股今年以来毫无疑问处在熊市之中。时至今日,沪市平均市盈率只有12.88倍,市净率只有2.19倍,这虽然不是A股历史上最低的数据,但也是不多见的低水平估值。从资本回报率的角度来说,此时投资A股不仅远远跑赢同期存在的负利率,还将远远跑赢CPI的增幅——沪市A股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97%。但这种按照估值体系进行的价值投资,恐怕难以说服市场。因为市场判断股市趋势还有别的分析。

  比如说,有分析认为通胀无牛市,理由是这期间货币政策一般是从紧的。但这缺乏历史统计数据证明。别的国家不说,通胀期间中国A股也是有牛市存在的,如1994~1995年间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一次通胀的最高峰,但从1994底熊市结束后,A股就有不错的行情一直延续到1996年底,还因此挨了《人民日报》当年12月16日的社论批判。

  而所谓通胀期间的从紧货币政策会造成股市萎靡不振,从中国股市来看,也缺乏事实上的必然因果。尽管逻辑认为从紧货币政策的手段——加息一般会导致股市价格趋势向下,但中国20年历史的股市似乎没有很好体现过这样的政策效果。比如A股最近五年来的走势表明,加息常常抑制不住市场的趋势向上。

  市场上还有一种比较讨人喜欢、经常出错,却屡错屡说的方式:趋势分析。这种分析认为目前A股的指数还在历史的中间地位,离次贷危机时的最低点1664点还高出了1000多点。按照波浪理论展开分析的话,A股可能还没到转折点。最为悲观的趋势分析甚至认为,A股还没有跌透,因而上涨是小概率事件。但这就像是巫术,时灵时不灵,想特别指望估计也难。

  那么按照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由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好坏来判断股市的未来趋势如何呢?好像也无成算。中国的股市,不是经济好的时候股票就一定会上涨,经济运行出现问题时就一定会下跌的。股改前后中国股市的走向,最为明显地反映了这种经济基本面和股市趋势的无关联性。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每年的发展速度都位居全球第一,但众所周知的是,从2001年到2005的中国A股,却有着一轮“远离A股如远离毒品”让人伤透了心的熊市。

  刚过去不久的2010年,据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中国,A股也没有好行情。相反而被认为是经济最为堪忧的2009年,A股却有着一轮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到2009年三季度一年涨幅超过70%的排名世界第一的牛市。

  那么A股难道就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怪胎吗?方法还是有的,关于熊市如何,有一个大概率的测算方法,即只要当新股发行屡破发行价,当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低于25倍(现在只有这个数据的一半),AH股出现股价倒挂(A+H股上市的11家金融机构,目前除了中信银行(601998,股吧)A股略高外,其余10家均倒挂),熊市也就不会再坏到哪里去了。

  但这肯定不是CPI新高造成的,也无法从5.5%的数据里,判断出它何时能走出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