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动起来,世界大舞台


两岸动起来,世界大舞台


朋友去台湾,临行前,托我整理一些资料,以便交流。我也是满心应承,查阅一翻资料后,提炼出一些有温度的小事情,串在一起,自以为别有“用心”。


可,朋友这次是企业家与企业家的交流,谈的应该都是一些投资合作方面的事情,我弄得这个就是一感受和启发,估计不适合在那个正式的场合说,更相信朋友有更为恰当的言辞和思路,掌控那样的交流。不过,既然是感受,还是愿意拿出分享。

 

也把这份感受送给来自台湾的朋友jerry,是他,在无数的时刻,回答了我无数的关于台湾的问题,也是他让我更为亲近地了解了台湾,并至今保持着一份浓浓的向往之心。我们彼此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交起心来,自然也就会情至深处。


还是从一本书说起吧。书名叫《我们台湾这些年》。2009年11月上架,前三周,实现28万册的销售,如今已经突破50湾册。作者叫廖信忠。是一个普通的台湾“70后”,大陆人是渴望了解台湾的,尤其是普通人的普通表述。看了之后,很生动。


再说一部电影:《不能没有你》。影片由年轻导演戴立忍先生执导,讲述一名来自高雄红毛港渔村的中年男子,为女儿入学问题,一路帮女儿办理户籍登记,争取女儿抚养权,南北奔波,四处陈情的故事。看了之后,很感动。


再有:2个节目: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中国之声《台湾每日大小事》。无论是在上班的路上听广播,还是在家打开电视,都可以了解到来自台湾的鲜活资讯。这样的关注和关心,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是2个规划:《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台湾黄金十年规划》。两个规划都是以2011年为起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双向投资,加强新兴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


《台湾黄金十年规划》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与大陆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遥相呼应。(大陆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台湾的六大新兴产业: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就在几天前举行的第三届海峡论坛,贾庆林主席明确提出,加强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政策蓝图的连接,并强调了前进和共赢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大陆适时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承担责任的意愿。“十二五”规划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策略,也势必牵动未来10年台湾经济发展的愿景。这是一个共同把握机会,深化合作的最好时机。


如果说,一本书,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台湾年轻人,对两岸沟通所做的可贵而且是成功的尝试;一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两岸所拥有的相同的朴素情感和面对的相同问题;两个节目,让我们看到,两岸新闻人的诚意合作和信任;两个规划,则更让我们彼此拥抱,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和分工。在未来的路上,携手同行,协助前进。


其实,我们都有着相同的问题,相同的需求,也有着相同的动力。


两岸动起来,世界大舞台。两岸的市场机会,是一个小循环,世界的市场机会,才是大舞台。只有我们先动起来,实现这个小循环,才会更为深切的感受到大使命存在。


我是从事文化传播的,我在想,在提升文化和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应该有共同的经验和创新,如能集成彼此智慧,担当起向世界传播的重任,应该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


最后,说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有一次去南京,朋友在南京河西的万达广场买了一个套房子。带我去参观的时候,特别的告诉我:你知道吗?斜对面就是诚品书店。看得出,朋友对诚品书店进驻南京的期待和自豪。其实,我们今天的交流,已是一份传承。两岸交流的前行者们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这是一件让人心动的事情。


此时,朋友已行走在台北的街头,第一次去,却“没有陌生感”,更有一种想坐下来“慢慢品”的念头。我想,这一定不是朋友独自的想法,一定是受到某种暗示和共鸣。而这份暗示和共鸣,正是大家一个甲子来,各自前行,却一路呵护的“乡愁”。

 

 

“明清石”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172110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