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的金融分析师


 文/陈思进

  
    岱璠曾经是我的手下,十多年前,我们在BRUT ECN一块儿开发、管理网上证券自动交易系统。他来自斯里兰卡,麻省理工电脑系的高才生,被微软挖角屈就了三年,拿到绿卡之后便冲华尔街而来,更确切的说,是冲金融分析师一职而来。

  华尔街金牌金融分析师权高位重,只要动动嘴皮子便大把美金落袋。不过爬上这一职位首先得考出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特许金融分析师)。按当时媒体的宣传,一旦考出CFA,就等于手握一把金库的钥匙,大把百万高薪的职位在那儿恭候,可以平步青云了。于是,岱璠利用业余时间奋战六年,先攻下MBA,又考出了CFA执照。

    或许太多的人看到了媒体的宣传,又有太多的人涌入华尔街,特别是大批“考试机器”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成为CFA,百万高薪的职位骤然缩减。结果,等岱璠好不容易成了CFA后,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初级分析师的职位,基本薪水不升反跌,所幸老板承诺奖金不封顶。

    上班第一天老板发给他一个 “黑莓”(BlackBerry手机),必须像妇产科大夫那样24小时Standing by;还得埋头在成堆的文件数据中,做收入分析、现金流量评估和研究资产负债表;每天为大牌分析师至少写三份报告,可以使那些大师对投资者发布“买入”、“卖出”和“持有”的建议。真是“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

    开始累一点倒也没什么,由于岱璠的分析和建议对股价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往往建议“买入”一支股票时,股价会神奇般的上涨;而当建议“卖出”一支股票时,股价便鬼使神差般的下跌,仿佛是他在指挥股市上下起伏,满足感使岱璠忘记了疲惫,感到付出有了回报。

    然而岱璠渐渐发现他时常不得已的作假。有一次,他手上一家客户要给员工配股定价,上司指定岱璠必须降低这一客户的评级。但根据那家公司的财报分析恰是买入的大好时机,应该是“Strong  buy”(强力推荐买入)。他给出的建议被“金牌分析师”(上司)大骂一通:“客户是上帝,don't fuck your job。”没辙,岱璠通宵研究数据,总算找到一个“卖出的证据”,真可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第二天,那家公司的股价便跌去4.5%……

    华尔街金融分析师的口头禅是:“Revenue is nothing,margin and profit is everything。(营业额不算什么,利润才是一切)”
    有一家牛奶公司的财报Revenue一栏很漂亮,这倒不奇怪,因为是全北美第三大牛奶经销公司,但Profit却不怎么样,股价当然上不去。这家牛奶经销公司便出巨资,请岱璠的公司做出“强力买入”的评估。

    岱璠接到任务研究了几份最新的科研报告,发现东方人、特别是东方成年人根本不适合喝牛奶,因为体内的基因无法吸收牛奶当中的营养成分;更由于奶牛普遍使用化学饲料,大多数东方人喝了之后会敏感,而妇女长年饮用牛奶甚至还可能得乳腺癌;即使西方人多半由于营养过剩,喝牛奶对增强体质也没多大作用。因此,岱璠认为牛奶公司的营业额不会大幅增加,利润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突破。

    岱璠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一戒杀生,二不能打妄语,这回触到了他的底线,无论上司怎样逼他,硬是写不出“买入”的报告。结局当然是下岗走人!这下岱璠反而轻松了,还是干他的老本行——电脑工程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