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英雄莫问出处
一:穷少年的人生理想
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陈亮出身在湖北孝感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兄弟三人,由于家境的贫穷,陈亮初中还没毕业就被迫辍学,小小年纪不得不踏上社会为生计奔波。
刚刚走上社会的陈亮几乎可以说是什么都干过,回忆起当时的艰苦岁月,陈亮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陈亮没有学历,个子又小,94年去武汉找事情做的时候,身上只有17块钱,还是找同学借的。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人才市场,所有找事情做的农村人都集中在一个广场上,等着别人来找劳动力,有时候一连等很多天也没有人来。好不容易来一个人,大家都蜂拥而至,争着抢着要活干。因为没有活干就没有钱赚,没有钱就没有饭吃,要挨饿的。没有挨过饿的人是怎么也体会不到那种饿极了的本能需求的。有的人甚至见到有人来就跑过去抱着人家腿说,你给我饭吃,我帮你干活,干什么都行。
所以,在陈亮刚出来的94年到96年这两年时间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生存。他也曾经在劳动力市场等过活干,像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有人来找自己去干活,但是在这里等的人太多了,于是,他就主动一家一家的去问人家需不需要人,陈亮的每一份工作几乎都是他主动找来的。他曾经在一个饭店老板那里干活,半夜起来帮老板杀鸭子。他曾经在一个餐馆洗碗,一个月可以挣到100多元钱。当他发现同一个饭店的厨师一个月可以挣300-400元钱的时候,就毫不犹豫的自己花钱在一个厨师培训学校学习了厨师技能,计划将来有机会可以当大厨,赚大钱。无奈那个时候的所谓培训班其实都是很虚的,陈亮根本就没有学到什么实际的过硬的厨师技能,只能炒炒快餐,唯一的好处是,得了一个厨师证,于是陈亮便拿着厨师证去大型的娱乐城和中型酒店的厨房找工作。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陈亮做过了十几家高级餐厅的打杂工,月收入涨到400元,也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了武汉长江大酒店一百多人的厨房里打杂。在打杂的间隙,陈亮不忘偷艺,他每天都去看做“冷盘”的师傅做菜,晚上还偷偷地把萝卜等凉菜拿回家学雕刻,这样坚持一年多后就慢慢找到路子,悟出门道了。没多久陈亮也当起凉菜雕刻师傅。在这之后的三年里,他还到厦门、海口、北京等城市做“冷盘”做凉菜雕刻师傅,月收入已经超过1000元了。
陈亮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贫穷,没有真正穷过的人是不会体会那种渴望摆脱贫穷、渴望成功的激情和斗志的。然而,俗话说,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对2000年之前的陈亮来说。生活依然是贫穷的,因为没有什么天大的好机会降临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厨师身上。但是他渴望成功的心是不死的。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渴望改变的信念。这个穷少年当时的人生理想就是,要赚钱,要赚很多很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