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草图中
绘本原不是一种绘画的形式,是用图为主的一种类型的书而已。我们小时候看见艺术学院里的专业和出版类型的划分,总是国、油、版、雕、年、连、宣七大类,也就是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年画、连环画、宣传画,除了雕塑之外。但是绘画型的,这几个类型,油画、国画、版画在这二三十年内给“当代艺术”的概念艺术、人体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打得落花流水,在西方的艺术学院里基本消失了,在中国的学院里,虽然也还在教,但是也中气不足,教的人没有动力,学得人更加不知所以。
我看现在大学一年级的素描课就在搞变形、创意,那将来的国、油、版、雕就不要想能够有昔日学院派的标准了。而年、连、宣三大类,年是肯定完蛋了,过年过节,连农民都不挂门神、吉祥娃娃什么的,城里人就更不用说了;连环画是日本风格一边倒,无论韩国、中国大陆,出版的给青少年看的连环画都是日式连环画样子,我们传统的连环画也就剩下卖收藏版的份了,宣传画也基本不见,就是国家要宣传计划生育、和谐团结,也不会在出版社出版纸张的宣传画,往往都用大张电脑喷绘,巨大的一张挂在路旁,唯一看得见宣传画的地方,就是平面设计展上比赛的海报,可以获奖,可以出国参加国际海报大赛,那些宣传画,也就没有什么宣传内容了,成了设计师竞赛的载体而已。
可喜的是,用绘画说故事的绘本却在这些年又静悄悄的冒了出来,以台湾的为主,先是台湾的几米的那些好看的小书《向左转、向右转》、《地下铁》什么的。之后又有朱德庸的小小四联画,还有蔡志忠的成套成套的漫画集,一而再、再而三,无论是故事,还是四联画,都编辑成册,在两岸三地出版,好多年轻人喜欢看。台湾地方小,做绘本的就几个人,虽然种类不多,也自成体系。几年前,我看好多年轻人看几米看得如痴如醉,好多人喜欢绘本,这件事就刺激了我,是不是可以把设计、艺术的知识,旅游的见闻通过绘本的形式给大家画出来看看呢?这样想起,我就动手设计,喜欢在速写本上起稿,每一页都有主题,感觉是画连环画一样,分开了时尚、汽车、建筑、设计、周游列国这样一些选题,在几个大速写本上画,没有完整的时候,就是用0.1毫米的小针头笔起稿,用稍微粗一点的笔画阴影线,来来去去,在几年中居然积累了好几大本这样的绘本草图。前年有次拿给北京的一个专门出文化人的书的出版社编辑部给他们看看,都很喜欢,但是我给他们看的全部是草图而已,带去给他们的所有的作品都不是绘本的完成稿,如果按照绘本做,需要补充文字,需要编辑版面。
因此,当时是计划怎么样能够有时间把这些草图画成完整的稿子,这件事就因此搁下了。我自己画的时候有点思绪如潮,画得飞快,画好草图,就没有精力再做成正稿了,而我的好多朋友也都有个感觉,说好像最好看就是现在这样的草图阶段的作品。编辑们没有说出版的要求,仅仅说要我做好,他们就编辑出版。我把速写本拿回来,堆在工作的桌子旁边,看了好久,也没有把草图改画城正稿的时间和决心,不过草图倒是越画越多,但是怎么用这些草图,也还是没有想好。这个出版社想出版我的绘本,我也很愿意给他们出版,但是总是有一个如何做成正式绘本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时间有多少,而是我自己的画怎么好看,我想真正按照我自己原来的想法画成正稿,就非常呆板,不如看照片好,这种草图形式,其实有它的美妙之处。
突然想起来:是不是草图就如此出版,完全保持原样,而在另外一页上写上对这张草图的看法,包括内容,也包括随想,不就是一本好看的类绘本书吗?如此想来,也就突然豁然开朗了。先取时尚、动物漫画的那一本,选择部分全页的草图,配上文章,就是这部《绘本草图》。我拿了这套自己组织好的草图和文字给出版社看看,他们也觉得很好,就这样出版了,自然是希望大家喜欢。
叫做《绘本草图》,是投石问路,混杂着编辑,看的全是手稿,大家会不会喜欢呢?如果大家真是喜欢,说不定还可以出下去。这样叫书名,以后如果再出新的,就叫做草图二吧,也就是留个后路吧。
关于汽车的绘本草图
2011年6月20日,于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