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武汉的落后
武汉相对于北京,它不是一个中央政府的权力中心,这意味着它必须不断地跑“部”“钱”进。武汉在京官眼里,又有什么地位呢?
武汉相对于香港、上海、深圳甚至天津,它不是一个国家级的金融中心,这意味着它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都来自于这些城市,它是一个外围的参与者、“进贡”者。唯一的例外是:武汉的高利贷猖獗,估计可以在全国排上一个好的名次。
武汉相对于广州,它不是一个国家级的国际贸易中心,每年出口不及深圳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它的企业只是国际贸易的无足轻重的参与者。
武汉相对于长沙,也没有太多的优势,鉴于许多武汉人认为武汉比长沙强,不得不多说几句。总体上讲,武汉是比长沙要强那么一点点。但就产业发展趋势,却不是武汉强。而可能是长沙比武汉强。光谷是名声在外,却不见一家象样的企业,跟光谷沾边的几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加起来只有417亿元(烽火102、华工78、光电69、凡谷57、光迅54、华中数控32、长江通信25),也没有象样点的品牌。长沙可是有三一重工(总市值1252亿元)、中联重科(总市值685亿元)、远大空调,还有中南传媒(总市值159亿元)、电广传媒(总市值99亿元)、爱尔眼科(总市值78亿元)、隆平高科(总市值70亿元)、华天酒店(总市值39亿元)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武钢股份(总市值410亿元)、葛洲坝(总市值374亿元)、长江证券(总市值239亿元)、三安光电(总市值221亿元)。湖北四家总市值前四的企业加起来(1244亿元)还不及一家三一重工(总市值1252亿元)。什么是品牌?这就是品牌。
武汉基本上是没有自己的民营企业品牌。武钢是不是品牌?黄鹤楼香烟是不是品牌?如果武汉人一定要说这是武汉的品牌,那也无话可说。
我们就拿三一重工(在前)与武钢股份比较(以2010年年底数据为准):主营收入分别为339、755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69、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6、17亿元;销售利润率分别为36.85%、8.14%;每股收益分别为1.11元、0.21元。差别的确很大,武钢空有规模,经济效益却很一般。三一重工销售规模只有武钢的45%,可是,净利润居然是武钢的3.3倍。
再拿武汉的光谷跟印度的班加罗尔比较,班加罗尔只需要搬出它的领头企业INFOSYS就够了,INFOSYS是世界500强,它是印度历史上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 INFY)。总部位于印度信息技术中心——班加罗尔市,在全球拥有雇员超过10万名,分布于27个国家, 56个主要城市(包括香港、美国、新加坡、日本、德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瑞典、瑞士、阿联酋、英国)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另已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分公司,员工达1000人左右。2011年6月20日,该公司的总市值为3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256亿元),这个数字比武汉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之和还高!
武汉有什么优势?武汉有很多的大学,但是,这座城市却没有什么文化。培养的人才(姑且这么说),90%是给别的城市打工了。留在武汉的不足10%。
武汉人的交通意识,那就不用说了,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行人,完全是一锅粥,混乱不堪。交通信号灯完全不起作用。在最需要交通警察的时候,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作为者大多应该是贴罚单去了。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处处可见。
至于武汉企业老板们(在这里绝对不使用企业家这个称呼)的观念,也想谈点感觉,如果跟深圳等地的先进观念相比,平均来讲,至少落后15年。也就是说,武汉企业老板们的观念还停留在深圳90年代的水平。
武汉的交通地理位置非常好,是的。从广州乘坐高铁到武汉,三小时十分钟就可以到达武汉新火车站。但是,外地人到武汉之后,再到武汉的其他城区,到汉阳可能要三个小时,到东西湖区,可能要更长时间。因为市内的交通条件实在是非常地糟糕。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你一定不会再笼统地认同武汉交通方便之说,你会觉得这是胡说八道。跟一线城市相比,武汉的市政建设落后了20年!因此,许多外地人到武汉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到了“全世界最大的县城”。
很多人感觉在武汉当一市长一定很牛,牛什么呢?既然武汉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一座“县城”,武汉市长不就一个“大县长”吗?
武汉,你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落后,知耻而后勇!
我发表这番感想,是为了暴露问题,任由大家炮轰,我不会有任何的意见。如果对武汉建设有帮助,欢迎大家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