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临终遗言是什么?【图】


【唐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投奔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次年病重,“赋临终歌而卒”,临终前赋有《临终歌》,又名《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终年61岁。】

                李白的《临终歌》,把“逍遥游”进行到底

                           ■ 洪烛

   李白的好诗太多,我偏偏最喜欢那首短短六行的《临路歌》,又叫《临终歌》,传说是六十多岁的李白临终前的长歌当哭,带有自撰墓志铭的性质。“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很明显受了庄子《逍遥游》的影响,他仿佛已成为庄子《逍遥游》的传人。

   我为什么特别为李白的《临终歌》感动呢?在这首诗里,我看见那只大鹏老了,飞到半空伤了翅膀,摇摇欲坠。我看见,李白老了。实在想不到,李白也会老的,那么壮怀激烈的诗人也会老的。在这时候,他才流露出真实的痛苦和无比的绝望。我听见了大鹏的哀歌:实在飞不动了,实在飞不动了……

   看来这世上就没有真正的逍遥游,逍遥游也有不逍遥的一面:终将迎来结束的时刻。以梦想为动力的“超人”,不管飞得多高多远,最终还将回归地面,回归自已,回归平凡。梦终究要醒的。

   李白毕竟还是李白。《临终歌》写得悲怆,又不失悲壮。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里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孤独的李白以歌告别这个世界,也告别自己。即使在临终之际,旧的理想覆灭了,又滋生出新的理想:大鹏半空夭折,遗风仍然激荡千秋万代;诗人死了,诗篇不死,精神不死还可能影响后人……

   在生命开始倒计时的关头,绝望的李白又超越了绝望,不再为生前的寂寞惆怅,又开始继续梦想,梦想自己死后可能获得的尊敬与荣誉。

  

   无论在东西方,超人的精神必然形成超人的文化。庄子的《逍遥游》充满对超人力量的羡慕与超人境界的向往,他笔下其翼若遮天之云,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形象,与其说是其名为鲲的北溟之鱼变成的,莫如说是人变成的,是心游万仞的庄子自己变成的。哪怕只能在他自己的想像中变成现实,变成想像中的现实。这种想像本身,已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理想和超越芸芸众生的雄心,真正是壮志凌云啊。

   庄子善变,既能梦见博大的鲲鹏,还能变作渺小的蝴蝶,变来变去,都不知道是自己梦蝶还是蝶梦自己了。故意混淆了现实与理想的疆界。庄子把鲲鹏与蝴蝶,视为力与美的两大象征。超人的力量,与超人的美感,最终集于一身。力其实是一种美,美其实也能带来力量。不管变大还是变小,都需要超人的想象,超越自我与万物达成和谐与统一。庄子的逍遥哲学,渲染了自我的神化与超脱,在我眼中相当于一门诗意的超人哲学。庄子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超人”,“文化超人”。深深影响了道家思想,道家崇尚神仙的境界,其实是在追求超人的状态。

   有了“文化超人”,必然还会出现“文学超人”。李白应运而生了。

   庄子描写鲲鹏时是忘我的,把那只遮天蔽日的神鸟作世界的核心,既是视野里的全部又是思想中的全部,眼中只有奇迹与美景,头脑一片空白。李白则没那么谦虚了,赤裸裸地以大鹏自况。他不仅把大鹏当成自我的替身,还把自我当成大鹏的化身,大鹏的旅程就是自己的人生。

   李白仅用“大鹏飞兮振八裔”七个字就概括了庄子的整篇《逍遥游》,接着他就要写自己了,写自己追求理想所遭遇的现实坎坷,写自己在做强做大时体会到的力不从心。如果说庄子赞美了大鹏的胜利、英雄的荣耀,李白不是在重复庄子的《逍遥游》,他还往幽暗处续写下去:讴歌了大鹏的失败、英雄的末路。原来,越是无与伦比的光明,越是会给自己留下不堪忍受的阴影。

   如果说庄子渲染了大鹏启程、出巡时的朝气蓬勃,李白则勾勒出一只受难的大鹏、垂危的大鹏。简直像另一只大鹏。如果说庄子想像出一种充满力量的美,李白则是在亲眼目睹——不,简直是在亲身感受美的毁灭。这种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变得无力,美的衰弱正是其毁灭的前兆。

  

   庄子创造一种美,李白表现了美的悲剧,悲剧性结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仅继承了庄子的美,还创造出另一种美:悲剧的美。如果说庄子身上弥漫着超人的理想与浪漫,李白的《临终歌》超越了庄子的《逍遥游》,揭示逍遥的挫折与不可能,在这一点上,李白超越了庄子,超越了在他之前的“超人”。

   这种无力的美,其实比有力的美更为有力。因为,美的悲剧比美的喜剧更为感人,美的失败比美的胜利更能征服人心。

   我说李白一生都是理想的胜利者、现实的失败者。按道理讲,李白在现实中失败了,他的理想也该是失败的。偏偏他是个诗人,现实与理想的双重落败使他情不自禁地衰叹,而在美的废墟里创造出新的美,在理想的悲剧中实现了另一种理想。小理想【不过是当官发财,锦衣玉食】的破灭促成了大理想的完工,一位大诗人就这么诞生了。所以说,理想还是超乎他本人想像若干倍地兑现,李白赢得了杜甫所称颂的那种“千秋万岁名”【与“寂寞身后事”相并列】。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李白,最终还是成为胜利者,虽然是在死后。

   作为人的李白,也许不算什么“超人”,既无扛鼎之力,又缺深谋远虑,岂止仕途遇挫,我看他整个人生道路都走得磕磕碰碰的。

   作为诗人的李白,确实是一位“诗歌超人”,或者说“超诗人”、“超级诗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超越了古今中外多少诗人?李白的诗体现出超人的力量、超人的美感,令多少诗人叹为观止、无法企及?在神思妙想方面,连杜甫都甘拜下风。可这些诗怎么写出来的呢?还不是来自作者本人的惊世情怀?

   李白的精神世界是超人的,他的诗才能超越别的诗人,他的诗才让别的诗人无法超越。

                                                

   李白可不只是在临终时以大鹏自比,那只神游万物的大鹏,简直伴随他终生。他一生都梦想把庄子的那种“逍遥游”进行到底。

   如果你能找一套《李太白全集》,翻开来,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李白很年轻时就写下这篇赋的初稿,很明显他受了庄子《逍遥游》启发,也可以说中了《逍遥游》的“毒”:他不想做人了,想做人上人,做恃才傲物的大鹏;他不想老死于家乡,渴望像振翅的大鹏那样去远征;他不甘于平庸,无时无刻不梦想出人头地……他还一无所有,在赋中就敢于自比为大鹏,相信自己展翅高飞,必将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真是少年壮志可凌云。

   后来他经历种种蜀道难,投奔长安,春风得意没多久,仕途上就四面受敌,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给炒鱿鱼了。

   大鹏的意象在他脑海中并没因之而被击落,他仍以此激励自己穿越滔天巨浪,早日东山再起。在致友人诗中抒发这种不屈服的情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颇有点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点吧的意思。

   直到后来遇上“流放夜郎”这样的大难,他也没有完全死心。大鹏已成为他的精神支柱,纵然怀才不遇,只要理想中的吉祥鸟还在飞,天就塌不下来。

   “天生我才必有用”,“吾辈岂是蓬蒿人”,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从这些零碎语句就能看出,李白把诗当成“狂人日记”来写的,梦想的远不可及令他疯狂,又给他带来痴迷的激情。

   在诗中,他以“狂”的方式来超人的,那种舍我其谁的“狂”,使李白超越了无数中庸的诗人。

   李白的不同凡响之外,说到底还是因为有梦想在给撑腰,有大鹏的影子在给撑腰。李白的大鹏情绪,是一种“超人”情绪,一种非凡的英雄情绪。

   李白的诗与人如影随形,他的浪漫主义来自于他的英雄主义,他的英雄主义来自于他的理想主义。理想是一只大鹏鸟,为他一生追索提供了原动力。

     什么是超人?超人就是比凡人有更多的希望。什么是诗人?诗人就是比凡人有更多的幻想。

 

    2009年,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参加中国诗人重建家园志愿采访团赴四川灾区,结识了广东中山超人集团老总同时又是诗人的倮倮(罗子健)。这个诗人采访团,就是由中国诗歌学会组织、由超人集团协办的。力图为灾区重建尽点心、尽点力。

    倮倮的超人集团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我跟他聊天,聊起“超人”这个品牌名字起得好。我又说:倮倮,你是商人,就该比诗人更有实力,你是诗人,就该比商人更重感情,你有诗人与商人的双重身份,既超越了单纯的诗人又超越了单纯的商人,有望成为真正的超人,不管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有更在的发展空间……

    志愿团去平武县平通中学捐赠电脑、文具和书籍,返回时路过江油,看见李白故居的门楼,但因还有其它事务,而未下车登门拜访,失礼了。那是咱们中国诗歌的祖师爷呀。但我们想,李白一定会理解我们的,原谅我们的。

    一路上我和倮倮又聊起李白。我说李白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个“超人”啊。晚上跟四川的诗人们聚谈,我就说:“诗人就该是超人,超人就该是诗人。”倮倮听了很感动,当晚还把这段话写进博客里。

    我这里再解释一下吧:超人如果没有诗人的梦想,浪漫与激情,无法成为真正的超人,无法超越别人;同样,诗人若没有超人的一面,在思想与境界上不能超凡脱俗,就不算诗人,至少不算大诗人……

    我为什么说李白是超人呢?因为他热爱自由,超越世俗,已成为自由与浪漫的象征。其实这最初不是我说的,贺知章等唐朝诗人,最早把李白称作“谪仙人”,不就等于说他不是凡人嘛,等于说他身上有过人之处、超人之处嘛。

    不仅是李白梦想成为超人,中国的老百姓也是需要超人的,乐意把具有超越性的大诗人作为偶像。他们把李白叫作诗仙,叫作酒仙,仙不就是超人嘛。他们喜欢讲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那超人的才气;讲述“天子呼来不上船”,那是李白对权贵的蔑视;讲述杨贵妃请李白写诗,李白让高力士脱靴,那是天才的骄傲……

    他们把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想做而做不到的,全寄托在李白这个人物身上了。欣赏李白的浪漫,李白的潇洒,李白的超脱,李白的雄心勃勃与豪情万丈。李白这个形象,已不仅仅在映证自己的理想了,而且在映证中国老百姓的理想,他在替大多数凡人圆一个超越世俗的梦。

    李白已不是原始的李白了,这个精神上的超人,是全体中国人塑造出来的。李白已不是他自己了,他是中国人的一个梦。

    中国人把李白神化了。不仅把他视为“半神”,视为文化英雄,简直还把他封为中华民族的诗神和酒神。诗和酒一样,都需要浪漫情怀与自由精神。

                                                    

   从四川灾区回来不久,诗人倮倮请我们“中国诗人重建家园志愿团”原班人马,组织一次“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走进广东中山超人集团。诗人们和超人集团全体员工举行了座谈会。轮到我讲了,我说从何讲起呢?就让我按命题作文的方式,先扣题吧,从“超人”这两个字讲起吧,讲讲“超人”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

   我还是以李白为例子吧,讲讲超人文化。毕竟,我们刚刚去了一趟李白的家乡,四川。李白是我们民族的一段传奇,讲起来很有意思的。他是个很好玩的诗人,把自己人生的沉重,给破解了,变成别人眼中的好玩。他的所有作品,都可作为“超人之歌”来倾听。大家工作累了,能歇一会的时候,不妨读读李白的诗吧,看看他是怎么“超人”的,怎么洒脱起来的,挺解乏的,挺解忧的,挺解渴的。

【待续】

李白一生总共写过多少首诗?【图】 【李白与杜甫】

【每日一诗】 李白——2600行长诗连载【2■ 洪烛

【古龙曾经写过七种武器,信心是其要表达的最后决心,如果我们把文学比作一个武库,诗歌绝对是至高的一种武器,自由,不按常理,有悖于时间,有悖于常情,究其内在的本质,那就是文者有其心,信心!在李白的笔下,就没有束缚二字,他打破了框架的束缚;而在洪烛这篇2600行《李白》长诗中,作者也将信心发挥到极致,口语不是口水,换一个名字的诗者傲然而立于文字之上,情理的转换,文笔的浪漫,情怀的放纵,就是一轮明月也要黯然无色。诗酒言江湖,大气磅礴,大爱伴诗语无疆 ——剑东】

92

李白之所以成为巨人

在于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把陶渊明踩在脚下了,登峰然后造极

博尔赫斯说过类似的话:“伟大的作家

不仅影响后人,还能创造自己的先驱——

他创造了先驱,并且证明他们的正确……”

通过陶渊明,诗歌已提前进入李白的时代

当时谁也不知道李白是谁

但感受到一种后来以李白命名的精神

 

唐诗之所以构成巅峰

要知道,是以魏晋南北朝作为基座

魏晋风度、建安风骨,托起了李白

和他的兄弟们

 

大师也会遮蔽自己的先驱

李白就把陶渊明给比下去了

是否证明:陶渊明作为先驱的力量

没有发挥到极限,有待李白完成致命一击?

93

在李白之后诗就写完了?

还要我们干嘛?我们还能干嘛?

杜甫不如改行去当老学究

白居易适合在长安街头卖唱

苏东坡、陆游,趁早别出生……

 

应该说在李白之后,诗就写不完了

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原来诗

还可以这样写,还可以那样写……

带来的是一次解放:把诗人

从《诗经》里救出来了

94

贺知章,为什么一见面就喊我“谪仙人”?

你暴露了我的身份。而它

甚至连我自己都遗忘了:莫非我

对那一段生活患了失忆症?

 

你问我:“哪来那么多的诗?”

我想问的是:“哪来那么多的忧愁?”

只是不知该去问谁

 

诗人都是谪仙,被发配到人间

受苦、受难、受穷、受罪……想不开啊!

诗与忧愁,原本就一回事:诗是

写在纸上的愁,愁是长在心头的诗

95

解药已预备好了,在酒葫芦里

百试不爽。我替忧愁找到它的敌人

 

笔墨已预备好了,在八仙桌上

我替自己开一张处方:流萤三钱

秋霜二两,青梅几粒,浮云若干

长安一片月,加上万户捣衣声

以桃花潭水冲服

剂量若不够,改用白发三千丈这味猛药

吃得消吗?

不用怕,影子是我的医生

举杯邀明月:“愿意给我做一回小护士吗?”

 

饮中八仙,以我为大:名人效应嘛!

 

饮中八仙,都病得不轻,数我最重

96

宫廷诗人不好当,在这方面

只有歌德是成功的,既扮演着自己

又偷偷做着浮士德的梦

李白不行,他只有一张面孔

歌功颂德非其强项,喝酒不脸红

说假话却会脸红的

 

宫廷诗人当不好

要么成为弄臣,要么成为逐臣

李白重蹈屈原的覆辙

被皇帝一脚给踢开了,远离长安

并未远离是非,他站错了队

投身永王幕府,而遭到第二次放逐

目的地是夜郎

 

太巧了:写诗的李白固然伟大

想从政的李白,实在像夜郎一样自大

“最适合你的归宿:去夜郎国

做虚拟的国王吧……”

这就是所谓的唐朝:诗人如果不被

驯化成弄臣,则被当成未开化的夜郎来嘲笑

97

他把水当成天空

又把天空当成水

他把倒影当成月亮

又把月亮当成倒影

这应该算单相思吧?追求一个

不可能追求到的东西

他丝毫没觉得危险:把自己当成

另一个人,又把另一个人当成自己

悲剧的起因:把坠落当成飞翔

他确实在飞翔,只不过向低处飞翔

就让他在上升的错觉中沉到底吧

心情原本沉甸甸的,可在这一瞬间

他觉得轻飘飘的。明明是一面镜子

被他的头颅撞破,水花四溅

他却认为自己帮助镜子获得完整

“我是住进镜子里的第一个人……”

98

一千多年后,终于有人

在月亮上留下脚印

圆了李白的梦。可惜不是我!

几个穿宇航服的美国人,用星条旗

证明月球成为被占领土

 

要是中国人就好了

可以把登月飞船命名为李白号

而不是阿波罗号

把飘扬的唐诗插在月球上

唐诗是我梦中的国旗

99

向杜甫致敬,不如向李白致敬过瘾

杜甫感激涕零,而李白根本不领情

觉得所有荣誉都是应该的:“你们

欠我多少版税?到我坟头洒一杯酒吧……”

仿佛全中国人都欠他的

 

作为读李白长大的诗人,我承认

欠他一份情:如果不曾遇见他

自己恐怕会变成另一个人?

一个把诗当成病的俗人?杜甫

不怕落俗套,他在世俗中忍受病痛

李白以病为美,偏偏对俗忍无可忍

 

爱上诗就像生一场相思病

病中的你没有耻辱感,只有满足感

“别人很空虚,而我的心是满的……”

李白比杜甫更容易改变

一个人的世界观:这种病是他传染给我的

100

西域,只属于我五岁以前的记忆

五岁以前有记忆吗?如果有

也将被丢失。我忘掉骑骆驼的父亲

挤羊奶的母亲,只记住自己

从胡杨林里一闪即逝的眼睛

“看见了什么?为什么充满恐惧?

这个悬念,埋下我成为诗人的伏笔——

令自己惊恐的是无法扼制的好奇心……”

那才是属于我的马匹!胸膛里

总有异物冲撞:哦,轻一点……

别以为我喜欢流浪,其实更需要安静

需要,却做不到。只好用无休止的诗句

搓一根企图拴牢虚无的缰绳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雪是假的

天山纯粹靠追忆出来的,只有马蹄

踏过冰河时彻骨的寒冷,是真的

知道我为啥总想喝一口?暖暖身子

把骨头缝隙残存的记忆赶得远远的

 

五岁那一年,提前举行内心的成人礼——

读懂了比文字更古老的诗。五岁以后

我才回到人群里

101

从来没有过的,我离李白这么近

站在新疆吐尔尕特口岸

向太阳落下的西方眺望

远处是吉尔吉斯斯坦,有一座碎叶城

又叫托克马克,是李白的故乡

 

我来自安徽马鞍山,从你的墓地出发

一直走到你的摇篮,比风更大的

来自时间的阻力,快压垮一个旅人

“马鞍山,你劳累后卸下的马鞍?”

 

从来没有过的,李白离我这么远

站在马鞍山像站在天山

站在天山像站在马鞍山,踮起脚

望呀望,望你出生的地方:“你能

为我再诞生一次吗?就像每天

都会升起的太阳一样……”

102

“我简直分不清:哪些诗

是我写的,哪些是李白写的……”

需要怎样的勇气,才说得出口?

也许李白是两个人,也许李白和我

是同一个人?“让我们彼此

为对方而骄傲吧。如果你愿意

由我接替你活下去……”

 

在李白坟前,除此之外

我还能说什么呢?

103

你跟唐朝的皇室同姓,是否

有着更为接近的血统?而你分明在

一步步远去啊,远离长安

远离大明宫,远离那想像中

应该属于你的妃子

诗是你的背影。“这条路

走到夜郎,也就到头了……”

你原本也准备一直走下去

 

“江山交给他们,江湖留给自己

总算找到比政治更有意思的事情……”

其实你把诗当成另一种权柄

“我去做夜郎国的帝王,不跟你们玩了!”

同样能证明自己伟大的姓氏

 

记不清唐朝多少个皇帝,但它

一定有着更多的诗人,他们的名字

是我忘不掉的。譬如李白

在我内心的天平上,大于李世民……

104

一块碑,跟纸一样薄

上面刻写着你的诗。用的印刷体

伸手摸得出字里行间的凸凹起伏,一如

你当年的心绪:“路永远是不平的……”

一张纸,因为印刷着你的诗

变得沉甸甸的,带有纪念碑的性质

放心吧,碑文已镌刻进我体内的墙壁

譬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还是文言文啊?却连傻瓜都读得懂

“这样的诗不是你写的,只不过由你

替我们大家说出口了。”还没有谁

能把最高的话语权从你手中夺走

你握得太牢了。大理石把刻刀紧紧卡住

每一个笔划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气

“他的诗是对自己最好的纪念……”

翻过去吧。另一块碑出现了

刻有另一首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再翻,再读。你总共有多少张牌呀

怎么跟出不完似的?翻阅你的诗集

纸很轻,字很重,累得我手都酸了

105

长安不需要诗人,只需要兵马俑

李白,要么加入沉默的队列

成为没有主见的百夫长,要么

勇敢地做一回逃兵

大醉一场,五脏六肺像在搅拌混凝土

地下水就要漫到喉咙

趁着手脚还能动弹,赶紧跑吧

离皇帝越远越好。“他不需要预言家

只需要听话的殉葬品……”

 

从秦俑里跑出来,从汉画里跑出来

从大唐的翰林院跑出来,从自己险些

成为的尸体里跑出来,抹去满脸尘灰

“不领那以沉默为代价的军饷了

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诗人不需要长安,他知道哪些地方

更需要自己。“到需要你的人那儿去……”

 

李白:一个逃脱了宫刑的诗人

从他开始,宫体诗才变成自由诗

106

洞庭湖涨潮了,淹没过行吟的屈原

又溅湿刚刚解除流放的我

“总算从乱世里捡回一条命……”

在我之后,还有个叫杜甫的人更惨

将病死在湖上。船都是租的

 

诗人有什么罪?洞庭湖啊

你就不能对他们好一点吗?

 

把君山给劈开!在诗人的一生中

难道障碍还少吗?

107

他从来不为写诗感到头疼

感到头疼的是写诗之外的所有事情

当然,除了喝酒

喝酒为了治头疼的。总也治不好

但不得不治:“至少可以减缓

那种想死的感觉。毕竟我还年轻……”

譬如今天,他为皇帝交待的一道算术题

头疼得不得了:“权力加上美等于几?”

他想说等于零,“因为权力会扼杀美……”

但又不敢说。只好借助于黑市

勾兑的麻醉剂,把自己放倒在考场上

“美惹不起权力,难道还躲不起吗?”

 

这种不愿被御用的文人,装疯卖傻

最让皇帝感到头疼。龙颜大怒

在他递交的白卷上狠狠打一个叉

108

没有办法,诗人最好的朋友

都是诗人,很难跟不写诗的人交朋友

不写诗的人要么瞧不起诗人

要么读不懂诗人,躲得远远的

 

除了汪伦。李白的铁哥们里面

只有汪伦不写诗,也不读诗

他不读李白的诗,只读李白的人

“这是个赤子啊。他一喝酒

我就想唱歌,想拉他一块钓鱼去……”

 

诗在唐朝,恐怕也算小众

那些附庸风雅的官员,属于

假冒伪劣的读者:只想往脸上贴金呢

李白在民间,在不识字的老百姓中间

真正的知音只有一个

汪伦不写诗,却能感动诗人

能够感动诗人,本身就是诗了——

他在桃花潭边依依惜别的身影

成为全唐诗的外一首

109

黄鹤楼使我沉默无言

想说的,崔颢都已替我说了

狂歌一生,公认的大嗓门

只有这一个时辰患了失语症

“你怎么了?准备绕过去吗?”

不,我在把机会匀给别人

总不能好处全让我一个人得了

 

黄鹤楼的尖顶卡住我的喉咙

下去吧,风景等于白看了

爬这么高,只为读一首别人的诗?

你们以为我空手而返

不那么一回事。惟独这一次

心里有诗,却不说出来

感觉也挺好。“诗是一种秘密

干嘛总要告诉别人?”

110

来到采石矶,寻找李白站立过的位置

应该与月亮构成最佳角度?

我发现悬崖边缘,有一处散布着

细碎的瓷片,在月光下闪烁其词

是哪位游客失手打碎的?

不禁猜测:李白跳水捞月之前

一定摔了手中的杯子:“它还有什么用?

留下诗就可以……”

他把酒杯先给摔碎,然后

才有勇气摔碎自己

111

在黄河源头,想请李白来喝青稞酒

这种牌子是他没有尝过的

纯粹靠想像写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仅凭这句诗,就该敬他一大杯

 

黄河是青稞喂大的,青稞酒

是黄河水酿制的。李白的遗憾

是没喝过青稞酒,青稞酒的遗憾

是尚未遇见一位伟大的诗人

如果李白不来,这项任务

只能交给我了!虽然我知道,除了李白

青稞酒不见得还能看得起谁

 

想请李白来青海

往返的机票我出了。能来吗?

高原缺氧,并不缺酒

当他跟我碰杯,黄河之水

趁机流进他的衣袖

 

112

如果你是李白

我就做杜甫

如果你是杜甫

我就做李白

如果你当了李白还想当杜甫

我就让一让,去做小杜牧

如果你先成杜甫接着又成李白

我也不怕,还有李商隐呢

你总不可能独自

把唐朝的诗人全演完吧?

兄弟,不是我想跟你划清界限

恰恰因为咱们太像了——

都不是当配角的料!

我宁愿做一个没有配角的主角

即使某一天你也如此,变成我了

我不是还可以变成你嘛

不管李白还是杜甫,在同一个时代

都不需要第二个……

你已找到入海口

我就做一条内陆河:自己是自己的源头

自己是自己的下游

把整座大海都留给你,我要找一片

能够被我淹死的沙漠

113

唐朝的“三大男高音”:李杜

坐稳了交椅,白居易稍有点争议

因为他需要面对王维这个竞争对手

 

其实王维比李白与杜甫低调得多

李杜往高处走,王维往低外走

直至退回自己的内心:独坐幽篁里……

在男高音为主旋律的时代,王维

低吟着非主流的小夜曲,却获得韧性

与李白的刚性相映成趣——

李白恨不得拥有弱水三千

王维只取一瓢饮,照样能解渴

 

114

谁是最伟大的抒情诗人?

欧洲十九世纪,由歌德、拜伦、雪莱

以及普希金分享的所谓浪漫主义

早在中国的唐朝,就由李白

一个人完成了!

李白决定着东方诗歌抒情的品质

和浪漫主义倾向。他是黄皮肤的诗神

一辈子都在抒情中生活

在生活中抒情,仿佛长有无数颗心

“借我一颗,就能成为诗人中的诗人……”

 

115

李白不会哭。李白只会仰天大笑

笑着出门去,笑着自称酒中仙

笑着离开长安,笑着捞水底的月亮

估计他死时都笑着的

李白不会哭。李白长歌当哭

李白花钱买酒买歌笑

笑比哭好。只是李白那夸张的笑

有时比哭都难看:“你发现了吗?

他的笑里都藏着深深的忧愁……

想写诗?忧愁才是内心的煤矿!”

 

116

我吃过太多的苦,幸好酒是甜的

我做过太多的梦,幸好诗是真的

我走过太多的地方,遇见太多的人

最后发现:只有故乡最遥远

只有自己最陌生。“再喝一杯

就分不清我是谁了……”

 

把李白当成自己,把自己

当成另一个人,用力推开

“一边呆着去吧。忘掉了自我

照样能扶着墙走,扶着树喘口气

或者把新写出的诗句当成拐棍

支撑住全部的体重……”

 

醉比醒要近一些,死

比故乡要近一些,诗写得越多

越觉得这条路走到头了

“即使李白又怎样呢?最后

还不是走进一条死胡同!”

轻点翻,轻点读,诗是我的伤口

一碰就疼。你可要轻拿轻放啊……

 

117

杜甫比李白慢半拍

中唐比盛唐慢半拍,宋词

又比唐诗慢半拍……直至今天

新诗比古诗慢半拍

“慢其实比快要累!”我恨自己

生错了时代,“文学史在逐渐减速……”

李白,即使我加快步伐

也赶不上你呀。我阅读到的所有经典

都是背影,可李白的背影

有丰富的表情

 

118

想知道我为什么写这部长诗吗?

我可不是高力士,不是在给

李白脱靴子。我要让他

换上一双新的高跟鞋

“对于李白张扬了的自我,仍然有

继续放大的可能,直至读者相信

诗人注定就是巨人……

我给李白加了一把劲!”

 

119

李白必须背叛皇帝

才能忠诚于自己,必须背叛长安

才能忠诚于江湖,必须背叛神仙

才能忠诚于人间,必须背叛现实

才能忠诚于诗与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次美丽的哗变

他是被逼上天姥山的

凡俗的重重阻挠使诗人喘不过气来

只能把世外桃源当成自己的氧吧

好舒服啊:诗来自于深呼吸

 

120

杜甫长着一颗悲悯的心

悲悯众生同时也悲悯自己

说到底,他缺少李白身上那一点自信

李白的目光仰望天上,总昂着头

杜甫则努力向地平线看齐

李白有一个放大了的自我

杜甫,长着一颗对人间冷暖

体察入微的心

 

121

李白像个大力神

叫卖诗的大力丸。他招呼大家

“写诗吧,你就能一言九鼎……”

力拔山兮气盖世,诗坛偏偏缺少

这样的人物?到了今天仍然如此

诗人大多练轻功,缺少举重运动员

要像李白那样举重若轻该多好

他的大力丸刚从炼丹炉取出

还挺烫手。赶紧吃一颗

“欲上青天揽明月”,需要长力气

不是把月亮举过头顶

而是将其拉入怀中。“跟月亮比一比

看谁更有吸引力……”

 

122

小小舴艋舟的时代

李白就是万吨轮了。能载动更多忧愁

吃水线为什么这样深?

那是额头的皱纹!

压舱之物:除了忧愁,还是忧愁……

再多的忧愁也抵不过他自身的浮力

摇摇晃晃航行,迈着醉汉的步子

毕竟没有下沉。“只要再灌一杯酒

我就该垮掉了……”先垮掉的

总是那些想灌醉他的人

最后,要不是月亮来添乱

李白不会趴下的。“水中的月亮

像鱼雷一样击沉了诗人……”

 

123

年代久远,看见的只是李白的背影

背影也比旁人清晰,以至于我们

觉得这就是他的标准像

李白经得起误读,每一种误读

同样能产生正确的效果

“背影都比某些诗人的面孔有个性

全身无一处不是自己的标志!”

 

124

我是喝白开水也会醉的李白

我是用白话也能写诗的李白

我是总想亲月亮一口又总亲不着的李白

我是不出门照样梦见千山万水的李白

我是把死当成假寐的李白

我是一直活到当代的李白,还可以活到未来

我是众多李白中的李白

我是长得比李白还像李白的李白

“如果我真的是李白那么李白又是谁?

李白真的是我吗?是否把我当成他自己?”

 

125

唐朝诗人里,李白是一匹汗血马

汗毛孔乃至泪腺都连接血管

他的诗有体温,甚至不乏血腥味狐臭味

杜甫之流全是汉文化的纯种马

李白最另类:这个来自西域的杂种!

 

126

李白怎样的血统呢?他是唐诗“老大”

或称“一把手”,也算“法人代表”

李白怎样的性格呢?从写诗那一天起

就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果然越玩越大:超越唐朝

成为中国诗歌史的老大。绝对性格使然

杜甫少了点霸气,只能做老二

再看白居易、李贺、李商隐

都不是做一把手的料

并非才力不足,而是雄心不足

李白“凤歌笑孔丘”时野心勃勃的样子

赤膊上阵的诗歌大仙呀!

灵魂也赤裸裸的,仿佛挑战未来的

所有诗人:有本事就冲我来吧

有胆量就颠覆我呀!

 

127

李白是有代表作的,远远不止一两首

每首诗都堪称自己的代表作

或者说在互相代表?

到了最后,他本人成了自己所有作品的代表

而且足以代表整个唐诗

杜甫同样如此

挨个数下去:白居易、王维、杜牧……

无不以代表作强行进入我们的记忆

我们说得出唐朝那么多诗人的名字

因为有那么多的经典作品

难以辨别:他们的名字给人印像更深刻

还是他们的代表作更让人难忘?

分不清啊:我们更爱这些人

还是更爱那些诗?

 

128

你怕冷一样怕着窗外的现实

说它不适宜诗歌生长

我说李白没准也觉得唐朝不是好时代

更羡慕魏晋南北朝的名士

诗人容易对环境不满。这样有用吗?

把现在当作最好的文学时代

才能表现出最好的竞技状态

既然我选择这个时代,必须认定

这个时代也选择了我

从来不想回到唐朝:唐朝有诗

却没有互联网,李白的诗靠手抄本来传播

他要活到今天,肯定在新浪开博客……

 

129

你悲叹自己属于被遮蔽的诗人

先是被官刊遮蔽,接着被民刊遮蔽

现在又被网络上众多流派遮蔽

我说我就不信这个邪,只有自己

能遮蔽自己。我就是要使遮蔽失效

把那些企图遮蔽我的势力全给遮蔽了

“李白从来不怕遮蔽,生来就是遮蔽别人的

没把杜甫给遮蔽了都算客气的!”

我以此安慰你:何必像祥林嫂那样幽怨呢?

其实我也不是真李白,没准只是阿Q

做阿Q比做祥林嫂痛快一些

诗属于精神胜利法,离祥林嫂很远

离阿Q很近。不是说阿Q有李白的影子

李白身上还真有几分阿Q的气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即使所有人不买自己的账

他也不买任何人的账。“皇帝?一边呆着去吧。”

这个唐朝的诗歌阿Q

谁能挡住他的道呢?

 

130

李白在天姥山,找到谢灵运的木屐

我在天姥山,找到李白的大脚印

李白在我想像中是赤脚的诗仙

他的诗是裸体的

他的人是透明的

你看见了吗?李白的大脚印

给天姥山盖上最好的图章

 

131

 

从山阴到剡中,车轮是卷轴

殷勤地滚动,祖传的山水画铺开了一半

另一半隐藏在云雾深处

想念着尚未画出的花鸟

迎面而来的泼墨,将我淋湿

我快成为画家笔下的人物

夜色降临,车灯照不到路的尽头

只把眼前的景物给放大

让人误以为这就是全部

“路的尽头还是路。”司机随口说道

“李白当年就从这里走来……”

他是骑马还是坐轿?够快的

为什么至今赶不上他?

神情恍惚,不知该怎么下笔——

“千山万水,哪里有给我留的空白?”

加把劲儿,再往前该是天姥山

正需要这么一大块镇纸

把被风掀起的画卷摁住

 

132

沃洲湖,我把你当成西湖的姐姐,也就等于

把你当成西施的姐姐

流落民间,荆钗布裙

只被几位老而又老的诗人赞叹过

很难说:他们的吟咏使你更美了

还是你的美使他们变得年轻了?

深山里的美人,知道李白怎么说你吗

知道杜甫泛舟湖上怎么想的吗

知道今天来的是谁吗?

是我呀。这个无名的小诗人

对你一见钟情

梦想写出仙乐飘飘的诗篇

成为李白与杜甫的第三者

 

“啥文学史啊,除了李白就是杜甫

老百姓已不知道还有

第三位诗人。下面该看我的了!”

瞧我腾云驾雾时说的狂话

这种力量是你带给我的

【待续】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请大家关注我吧!
http://weibo.com/hongzhublog

 

                                   《北京往事》洪烛著   周一渤 摄影

                                   广东省出版集团 花城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中国所有节日都是美食节? 中文/繁體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  /  洪燭   台湾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出版者推荐语】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北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火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官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火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者,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運的,我們則是因為讀它而幸運的!

作者簡介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空》…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北京A to Z》(英文版)新加坡出版公司鲁迅为什么诅咒长城? 

    《北京A to Z》(中文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著者:洪烛 李阳泉

西施为什么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  慈禧一生中哪一天不敢穿旗袍?[图]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图】毛主席在哪家图书馆办过特殊借书证?[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毛主席为何爱吃武昌鱼?[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在西域遇见香妃【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京杭大运河是死是活?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大陆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海外版)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 

 

中国美味礼赞《中国美味礼赞》(日文版)日本青土社
《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西方人眼里中国食品有哪四大发明?[图]《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老北京人文地图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新华 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