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和洪烛相距4米


原文地址:和洪烛相距4米作者:周建

 

 

和洪烛相距4

 

诗人洪烛就坐在我的对面,平头,方脸,微黑,戴着眼镜,着藏青色T恤,很精神。一个气派的男人。如果换个场合,很多人会称老板、经理、董事长什么的。我不止一次地目测其间的距离,是4米。误差不会超过20公分。

上午是台湾诗人蓉子的诗歌研讨会。早晨,单位一负责人的电话叫我参加,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既不是采访者,也不是崇拜者,只是一个凑数的人,人少了,场子冷;人多些,热乎。以至于车子拉过去的时候,超载一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对面坐着洪烛。坐定后,我仔细看了他的座位牌,没错,是洪烛。心有点热乎,但没有激动得跳出胸膛。早已过了迷啊、丝啊的年龄了。

最早知道洪烛的时候,还在那个岛上当兵,听宣传科的朋友介绍,说江苏有个大诗人洪烛很有影响。隐约记得按图索骥般,从那些国字号杂志上读过他的诗歌,有着大气磅礴、回肠荡气的感觉,还了解到,他是那几年很有影响的时文作家。对他的特别关注,是《散文百家》上刊了《想念麦客》的短文,且跟他的《秦淮河》沾光,排在一个栏目里,靠前。闲了的时候,还会网搜,一搜,就出现洪烛。他的名字不停地在脑海里储存。闲下来,读读他博客里的诗歌、文章,感觉很舒服。

洪烛一直坐着,默默地坐着。几个人发言之后,洪烛才讲话,没有发言稿,不卑不亢,语速极快,如果用笔记录,肯定赶上他的节奏,还不是容易的事情。快人快语地谈起诗歌文学来,滔滔不绝,从古到今,见解独到。他很有见地地提出“中国诗人要树屈原为诗神,而不是崇拜缪斯”;希望中国诗人要有担当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一个诗人要获得永久的魅力,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必须要不断地从古典文学和现代生活中吸取营养。在说话的时刻,他多次说出三个字“我觉得”,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听了心里觉得够味,够男人味,够大男人味。我似乎闻到了他的气息,感觉到他的力量,虽然,之间还夹着一位诗人。

听着,听着,我突然冒出请洪烛合个影的想法,但又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小儿科了?是想傍个大腕抬身价吗?以便到处吹嘘和某某某合影什么的吗?怎么看都不合适,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文坛大家,也许别人有看法呢。这么想着,一直犹犹豫豫的,直到集体合影之后,乘他一个人独自呆着的当儿,我凑上去,小声说:“洪烛老师,想请你合个影,可以吗?”

洪烛欣然应允,微笑着说:“缘分,是缘分!”

过后好一阵,紧张的心头才轻松下来。

他独自抽烟,我一边默默地立着,一句话也没说,也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因为,我和他有着两个多小时的4米距离,虽然有过零距离,但那只是片刻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