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宁公园“昼锦齐荣”匾额谈起
谭汝为
走进天津北宁公园古色古香的志千堂,一幅古朴的匾额十分醒目,上书“晝錦齊榮”四个繁体行楷大字。游人驻足鉴赏,面对繁体“晝錦” 二字,有人读为“书锦”,有人读为“画锦”,对其含义茫然不解。
“昼锦”意为:白天穿着锦绣衣裳,光彩耀目;比喻高官显宦回归故里的荣耀。典出《史记·项羽本纪》,秦末项羽率部破咸阳亡暴秦后,不愿留居关中,而思归江东,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后人就把富贵还乡说成“昼锦”。北宁公园志千堂匾额“昼锦齐荣”,系恭维祝福语,用“昼锦”典故,祝家族后人建功立业,以荣归故里,耀祖光宗。
说到“昼锦”,就不能不谈“昼锦堂”。北宋社稷重臣韩琦(1008-1075)致仕归里,在相州安阳(今属河南)故居修造别墅,取名“昼锦堂”。韩琦此举绝非小人得志后的矜夸炫耀;而另有深意——他把“昼锦堂”诗刻于石上,以告诫自己和后人:夸耀名誉地位,令人菲薄;而应把功业荣华作为对自身的激励和儆戒。北宋文坛巨擘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文,论说甚详,在此不拟赘引。
昼锦堂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古朴典雅,殿中后侧悬挂金字黑底“昼锦堂”三字木质大匾。堂后为忘机楼,东有狎鸥亭,西有观鱼轩,中有鱼池康乐园,后为读书楼。园林秀丽,环境幽雅,曾为全国四大园林之一。遗憾的是,这座著名的宋代园林兼书院,于文革时惨遭焚毁。
繁体字“晝錦”,常被今人误读或误写为“书锦”或“画锦”。盖因繁体“晝”“書”“畫”三字,形体近似:繁体“書”字下加一长横,则为繁体“晝”字;繁体“晝”字,在下方“曰”内加一短竖成“田”,就成了繁体的“畫”字。
对于繁体“晝”字,不必说普通人,就是专业学者,也曾屡屡出错。例如《中国书画报》2009年9月14日第2版刊文《一腔悲愤几行泪点》,详细介绍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行书欧阳修《昼锦堂记》轴的艺术特点。文中把《昼锦堂记》误写成《书锦堂记》。再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写道:“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之请为‘画锦堂’写下了《画锦堂记》。”又如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主持人把古诗名句“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把“晝錦”误写为“书锦”“画锦”,把“燈如晝”误读为“灯如书”,表层原因是“晝”“書”“畫”三字仅为一笔之差,盖因形似而误读误写;深层原因是历史典故不知晓,古诗名作不熟悉,文化基础欠缺,文史基本功不足所致。普通游人、一般读者,面对匾额上的繁体字,偶然认读出错,在所难免,无可厚非;但在中央电视台全国直播中,在国家级书画专业报刊里,在全国统编语文课本内,屡屡出现这种硬伤,小而言之,贻笑大方;大而言之,斯文扫地。不久前,故宫和文庙因错别字而引发媒体和读者的严厉批评——“文化部门没文化”——话虽刻薄,但有感而发,且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