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怎么看待 6 月
18 号这次京东图书的促销。实际上微博上也有很多讨论。
疯了,要搞死了,危险,看不明白,抢啊,等等词汇,在6月18日在微博上经常见到。
@京东刘强东:京东618活动简报:收获订单40多万份,订购金额超2亿,已经发货一个多亿,尚有十几万份订单积压,大约三日左右可以处理完毕。不足之处:流量多次超过4个G,服务器运行缓慢;图书备货量严重不足。另外,优惠活动三日后继续,还有百万件特价商品等着大家呢!感谢合作伙伴和网友们的支持!
我对这个事件的微解读:Amazon说自己是一家技术公司。京东说自己是一家物流公司,当当和卓越他们说自己是电子商务公司。经过618如此强势销售,以低价获得大量订单,来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才是这个销售活动最大的收获。如果只是看到“低价抢购”几个字,而没看出背后的解bug的决心,其他电商网站,怕只会死得很惨。
我在知乎上的观点,也许每个观点都应该做解释。懒得了,抛这这里吧。
- 京东的订单系统太垃圾,所以需要一剂猛药来刺激一下。
- 618彰显了野心,用最少的广告宣传,制造最大的效果,但后台准备不足,负面影响很大,颇有最后一天,8元甩卖的感觉。
- 竞争对手有压力,也有了信心。让对手知道,低价不是电子商务的唯一。服务和用户体验也很重要。
- 数十亿现金储备,用钱砸死对手,似乎是很多爆发富的想法。
- 京东的物流和技术后台,如果能在多次这样的疯抢背后得到完善和提升,则在B2C上,可能会无敌。
去年,京东商城第一次进入图书。这是一个综合B2C转型必须走的一步,我在微博上写了一句:
京东商城在图书市场大打价格战,这是最聪明的举措。经常网上买书的人群,也是有购买力的一群人。用市场换用户和品牌,先期抢市场阶段,每天用20%的应有利润换来一群有购买里的用户,未来则更有增长空间的想象。amazon是一个好例子。都吃不饱的人,谁还买书啊。京东冒险,暂时值得。
我第一次注意京东,是一次去个写字楼。那天在CBD一个写字楼里,看到京东商城的送货员拿着一大包卫生纸四处找一个房间号,我当场被震惊了。电子商务不光普及到每个人,连几乎不可能电子商务的产品都被他们普及到位,这在十年前做电子商务的可能想都没想到。
但我自己第一次上京东购物,还是京东和当当吵吵闹闹快半年后的2011年3月份。第一次上京东商城买书,结果就悲剧了。两本书缺货,在途,我却等它三天。为了出门,还留下现金给人怕送货的突然杀过来,我开着手机怕有些送货的大晚上也送货。今天不相信同城要3天,只好登录网站看,它很冷冷地告诉我:在途。这在途系统做得。(2011-03-25)
京东的订单系统的一个bug,只要订单生成,就没法修改。比如周六在家订单,一般京东承诺1天送货,也就是周日送达,这时候填收货地点是家庭地址,且只可节假日和周六日送货。但如果京东无法在周日送达的话,订单自动变成下周六日送达。如果你没填电话,下周六日恰好家里没人,你这订单又得推到下下周。因为生成完毕的订单,除非你取消,没有修改送货地址甚至付款方式的修改选项。打客服电话对很多对客服电话恐惧感的人,又是一种折磨。如果一本图书在途,那更加可悲。你得不断去登录,查看你的在途货品是否到货,体验极差。
我另外一个朋友,遇到了一次更差的体验:
@吴华轩:今天#父亲节#,我给爸爸在@京东商城 买了一瓶威士忌。6月15日网上支付、6月16日出库、至今未送到。我登陆京东查询、居然连订单也消失了。想要投诉却因为没有订单号无法操作。
邮箱里连订单确认和出库的邮件也没有。现在死无对证、只有银行的支付记录。 太NB了!
这种事情京东商城必须严格审查,如此下去,几乎没人敢网上支付了啊。
最后的结果是://@吴华轩:客服电话:那瓶苦命的酒16日一出库就被摔破了、芬芳洒满了京东广州的库房。而京东正忙着接新的订单,顾不上通知我,干脆就把订单给消失了。退款还要等1-5天
//
物流,还是物流。后台系统,还是后台系统。京东疯狂促销的背后,是一个有野心的电商企业,一个从电子商务,不甘心的企业,走入物流,走入仓储,走入全产品的野心。
京东618的低价战,打好了,别人玩不起。打不好,玩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