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还在被海外品牌牵着鼻子走


  首先解释一下题目中的“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产业”在此代表纯种的中国汽车产业,不包括合资,也不包括合资自主。曾经我们可以用一个自主品牌汽车来说明纯种的中国汽车,但是合资自主的新花样,至少已经让我觉得再用自主来代表纯种自主品牌,已经不那么纯洁了。如此一来,不如用“中国汽车产业”这个心中曾最为纯洁的期望来代表吧。

  进入正题。一个“落魄”的萨博品牌让中国的汽车企业兴奋了好一阵。先是一夜之间爆出华泰这样的名不见经传的小车企收购萨博的消息,就在即将达到高潮的时候,萨博宣布从华泰抽身,华泰虽然失落,但是估计一夜成名也让华泰至少在精神上也爽了一把。

  已经被通用汽车和世爵汽车倒过来倒过去的落魄的萨博为何会对新东家挑挑拣拣?那是因为有“财大气粗”的中国汽车企业的存在,就不愁找个好下家。

  可不,刚抛弃华泰萨博就接到了庞大的眉眼,就目前的信息来看,庞大与萨博的恋情是甜蜜的。据悉,在合作还没有最终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庞大已经向萨博支付了3000万欧元的“彩礼”。

  牛B的中国汽车企业面对收购海外品牌显得是这么豪爽。是中国车企还有钱还是中国车企有眼光,还是中国车企有变废为宝的魔力?这些选择中国车企新东家的海外品牌到底看中的中国车企的什么?

  还是这个萨博,还是中国车企,09年底北汽已经收购了萨博的部分车型的生产平台和技术,只是限于几个车型的整车平台的技术所有权,并非核心技术。那么未来北汽生产的具有萨博血统的车型是否会和真正的萨博车型冲突呢?我想收了钱获得重生的萨博不会关心这个问题,就像当年罗孚把自己分拆,分别卖给国内的南汽和上汽,南汽和上汽的车型之争直到两家合作之后才开始消除。

  一女两嫁只是个别问题,从历来的收购案看,所谓的被收购的海外品牌,不会全身心的“出嫁”,不会完全受控于“婆家”,也就是卖身不卖“芯”。04年上汽成功收购双龙,09年在双龙员工的罢工事件后,上汽双龙分离,最终上汽40多亿的投入给自己买了一鼻子灰。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轿车100%股权,但是在分歧面前也没有获得绝对的话语权。

  海外收购,收购到得到底是什么?是瘦死比猪大的骆驼?瘦死的骆驼肯定比猪大,但是有些死骆驼可能是病死,可能是吃了毒药而死,如果不加思索的通吃,很可能吃了骆驼就会被感染病毒或者中毒。或许很多车企海外收购的初衷都是看中的洋品牌的技术,这和当初的中外合资车企市场换技术的初衷类似,不虚心学习,不肯静下心来进步,“结婚”的合资模式都不行,靠“收养”能获取核心技术么?

  再来说说合资,一个斯巴鲁恐怕也扰乱了好多国内车企的心,先是上汽、庞大,接着奇瑞,最近消息说斯巴鲁将会和奇瑞合资生产小型SUV,自主了十几年的奇瑞也耐不住寂寞了。关键是看看二十多年的合资之路,是的,几乎大部分一线世界汽车品牌都来中国合资了,中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了,但是在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的噱头下,有几个能独立行走的自主品牌?

  汽车产业在技术等多方面都有着较快的更新速度,不进则退,即便有钱能真正买到海外品牌的技术,或者合资对象肯把用剩下的技术转让给你,但是守着技术不进步,大把的资金不肯用在技术研发上,只想走捷径,有些看似是捷径的,可能会是死胡同。进了死胡同,最终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