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法网夺冠


  前晚的法国巴黎的罗兰.卡洛斯中心红土球场,中国李娜经过激情迸发的比赛,以20战胜了意大利的卫冕冠军斯基亚沃内,让《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法网上奏响,让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法网球场上升起。

  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昨晚见证了这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欢庆之余,媒体热议的还有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体育比赛的职业机制问题,目前很多职业化的赛事的影响力超过了奥运会,无论从举行的频次、选手的水平、奖金的丰厚、观众的人数均远远超过奥运会,而要进行职业化的赛事,就需要整个体育管理机制思路的转变和架构的转变,李娜的团队就是职业化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完全是体制外的团队,没有任何行政的隶属关系,让运动员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纯粹为比赛而存在,这也是目前很多与国际接轨的游戏规则,恰恰是这种机制让女子网球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除李娜外,还有郑洁、晏紫和彭帅。

  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如果如传统的球类的历史相比,绝对是一个新兴人类,我记得在20多年前的珠海,才成立了第一间网球俱乐部,当时的比赛也是通过与香港、澳门同行的互动,才进行水平的逐渐提高,而在国内的其他城市,基本上也是在高校、年轻白领之间在存在的一项运动,与国外悠久的历史,系统的赛事相比,“群众基础”可谓脆弱得很,因此要想长足进步,必须设定独特的训练机制和环境,于是众多金花们或是聘请外籍教练,或是长期国外训练,或者以赛养赛,逐渐中国球员的积分排名,特别是女将扶摇直上,我们拿了几个双打的大满贯赛事金牌,郑洁也拿了奥运的冠军,李娜继年初勇夺澳网银牌之后,这次又在法网折冠,跻身于世界顶尖选手行列。

  这种高投入、高风险、高刺激的机制才会让选手真正学会生存和竞争,从而更快成长,脱颖而出。也希望更多的体育项目能够转变思路,改革机制,从而是中国由体育大国变成真正的体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