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晚报》报道(http://news.sohu.com/20110606/n309385055.shtml),从上月23日开始,整个台湾的食品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塑化剂DEHP地震。“这是全球首例DEHP污染案例,污染规模亦为世界罕见,是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长期研究塑化剂的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说。 据悉,事实上,塑化剂存在于台湾食品中已有近30年历史,它是如何在现在才被发现的呢?“台湾版三聚氰胺”的盖子被揭开,完全是一个意外。 揭开盖子的是一名52岁杨姓女士,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检测员。今年3月,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她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这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因为此次检测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然而,这位有着两个孩子的细心母亲还是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将这个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一一比对,她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人吃惊: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卫生署直接将消息通知了台湾检方,循着益生菌生产厂商提供的线索,最终查出,为了牟利,一家名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DEHP。5月23日,当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被带走后,这个黑洞终于呈现在公众面前。昱伸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它的沦陷随即引发台湾食品业的地震。之后,赖俊杰在台接受询问时供认,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
另据报道(http://baobao.sohu.com/20110605/n309358934.shtml),塑化剂事件愈演愈烈,除了食品和饮料被查出塑化剂,台湾“生达制药”生产的抗胃酸剂“保胃悬乳液”和“中国化学”生产的胃药“益胃片”也相继被检测出塑化剂,目前,问题药品已经被下架回收,台湾“卫生署”并限令岛内制药业界三天内自行清查。
我首先为这位台湾女质检员的英雄行为感到敬佩,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大可能在我们的身边成功。
因为如果这次不是台湾人出来说,而是一位大陆的人士,无论他是质检员,还是科研人员发现的,如果上报给有关管理部门必定,会被忽视,如果,暴露给媒体,还会被攻击,甚至被有关专家和所谓打假人士“辟谣”。
算了,不说这些了,这很没有意思,不是科学问题。还是谈些实际吧。
据报道(http://health.sohu.com/20110602/n309105326.shtml),中国卫生部1日晚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这意味着塑化剂将作为卫生监管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重点之一。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 名 称 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 检验方法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主要包括: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 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 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 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 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 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等。 乳化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乳化剂的其他类食品添加剂或食品等。 GB/T 21911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上面已经说过了,台湾的女质检员的成功在大陆是不可能复制的,因为其发现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盐在我国是合法的药物添加辅料。如果,有人说其可能有害,必然会招致生产企业、批准部门及其相关利益专家的打击和“辟谣”,就像膨大剂一样。
其实,如果在大陆的话,台湾的塑化剂添加厂商是完全没有错误的。因为在卫生部公布禁止添加的名单中,其中一种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我国药典批准可以添加在药物中使用的辅料(http://wenku.baidu.com/view/b64bd150ad02de80d4d84004.html) ,其主要作用是用作增塑剂和包衣材料等,可以在网上轻易的购买(http://bbs.fuliaochina.com/showtopic.asp?ThreadID=16453)。
不仅如此,这种塑化剂还在我国生产的多种药物中,被列入了药物成分配方表,如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国食健字G20070306)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国食健字G20100217),等等。
当然,上述两种产品是有关部门公布,并且要求立即下架的(http://baobao.sohu.com/20110605/n309358934.shtml)。可是,其实,市场上有销量更大的,对妇女儿童威胁更大的含塑化剂药物。
例如,常见的一种补钙剂——盖舒泰,其成分就称“
本品每片含主要成份儿碳酸钙0.75克(相当于钙0.3克)。辅料为淀粉、羟丙甲纤维索、羧甲基淀粉钠、蛋白糖、聚山梨酯80、硬脂酸镁、二氧化硅、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聚乙二醇6000、蓖麻油。 ”适应症更是写到:“本品为补钙剂,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如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的补允”(http://www.360kxr.com/product/12340.html)。我岳母也在吃这个药,我要提醒她换药。这样的药物也应该还有很多。
首先,我不明白,有关部门为什么批准台湾的问题塑化剂为我国的药品辅料,还广泛使用。
其次,我不明白,有关部门为什么不严格查处钙剂等妇女儿童常用的大量使用的药物中滥用塑化剂的问题,而是查处灵芝孢子粉等不常用的药物。
当然,这是有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问题,我不应该操心。
不过,我提醒各位家长和爱惜身体健康的认识,塑化剂可能导致人体激素失衡,女性早熟和男性发育不完全等问题,更可能模拟雌性激素,与肿瘤存在着关联性。所以,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在给孩子和自己吃药前,应该认真核对说明书,确定是否含有卫生部部门列入添加剂名单的添加成分的药物,应该慎重选择,尤其是对孩子。可有可无的营养药物应该暂停使用,其他必要的药物,应该咨询医生和有关部门,权衡利弊再使用。
当然,我相信,为了企业的利益,有关专家就快出来辟谣了,会说,其实药物里的少量塑化剂不会有问题。我相信,但对于孩子,还是不要让他们冒险了,不必要的营养药,比如钙片和氨基酸等等,还是可以考虑暂停使用的。为了大家的安全,还是自己学习一些医学知识,更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再吃药和食物。这也是不得以的办法。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