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范式宏观经济学(上课录音整理之六十一)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也可以叫缘分,现在新华字典对缘分的解释也有一定的问题。我现在又一个想法就是想彻底的改造新华字典,新华字典已经出到第十版还是十一版了,但问题很严重。曾经看到一则材料说地中海有一种鸟类特别喜欢吃海龟,它吃海龟的方法是什么呢?它一头扎下去把这个海龟叼起来,不是有一个壳吗,然后找一个岩石,把那个壳狠劲的一摔,把那个壳砸碎了,然后再吃,它找的那个岩石是闪闪发光的。正好有一个文学家、作家他坐在地中海的附近在观赏大海,正在沉思,而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聪明绝顶,头锃亮锃亮的,往那一坐,在那思考,结果有一个老鹰又叼出一个海龟就找发亮的东西,正好那里有一个很亮的东西,还一动不动,然后叼起那个海龟就把那个文学家拍死了。你说这是必然还是偶然?以前有人说这是偶然,有人说这是必然,我看大概有三七开或者二八开吧。比如说我们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我的意思是在座的各位要注意任何一个事情,任何一个事件,任何一个研究都需要注意它的必然和偶然,我的观点是偶然之中有必然,然后必然之中稍微有一点偶然,是这样观察问题的。

    我今天送给大家的一个词是运筹,我很喜欢,运筹。我相信大家对这个词不陌生,但是在生活中能够做到运筹,真的比较困难,尤其是当你碰到突发奇况的时候,天灾也好,人祸也好,往往是病急乱投医。现在到博三的人找工作也很着急,我就一直建议他们,要运筹,你得有一个计划,比如说,你得从现在开始你每周拿出一个半天找工作,到明年你每周拿出两个半天找工作,不要太多,千万别整天忙着找工作,那你的论文就没有办法完成了。所以一定要运筹,做任何事都有一个计划,按照计划来进行,当然可以有调整,但是怕的是你没有计划,心中无数,所以运筹非常重要。

   我说一下上一次的作业吧,作业里面有一些问题大家稍微关注一下,第一呢,有些同学在写作业的时候,他没有区分是我的观点还是别人的观点,然后把别人的观点作为我的观点,然后来猛批,这不行。比如说我在讲证伪和证实的时候,其中有很多内容都不是我的观点,我只是用我的语言去解释它,所以你要区分是谁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输一个靶子,但是你得保证这个靶子究竟是谁的靶子,所以在这一点上注意一下,倒不是说不赞成批评,而是要把批评的对象搞清楚,第二个存在的问题是有些人的作业似乎和我们的课程关系不大, 这个很远,这一点我倒是希望能够与我们的课程挂起钩来,这是一点,再有就是两个字,一定要注重逻辑性,整个文章的布局要符合逻辑关系,什么是并列关系,什么是隶属关系,一定要非常透彻,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有些同学还比较喜欢追求完美的社会,我一直在想,世界上有完美的社会吗?不会的,一个完美的社会一定把人的潜能、能力给彻底的遏制了,一个社会不完美那才是可爱的,一个社会完美了可能就封闭起来了,所以有很多人关于这方面哟很多格言似的言论,是吧。要尊重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去追求那个完美,一旦它完美了就没有挑战了,不完美它才有挑战,在这个社会中,你所遇到的挑战越强,你的能力就越强,所以世界大同我是从来也不会承认的,不可能,也不应该,真的大同了这个社会可能就灭亡了,所以这是作业里面的问题呢和大家做一个这样的说明。

    继续回到上一次讲的课上来。上一次讲的是创能,创能这个词在学术界可能我是最早提出来的,但是这个词本身在很多企业界,很多企业的名字本身就叫创能,那么创能这一块呢其实是希望大家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有这样的一种能力,而这个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支撑,一个就是大处着眼,就是要有一个宏观的观察,哪怕你考虑的是个人的问题,也需要宏观的观察,大处着眼,其次才是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要求我们能够观察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而世界发展的趋势有很多内容,比如说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我相信所有这些趋势能够和你所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关系吗?在座的如果不能看到十年二十年的眼光,我想对你的人生设计会有巨大的影响,所以你要看到世界的若干年,而若干年的世界大势谁也没办法阻挡,世界大势我们不可能所有的都去观察,都去理解,但是有一些我们需要了解,比如说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在座的各位来讲几乎是一个必备的知识,必备的条件,必要的备注,你必须有所了解,而对世界经济的观察就有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你可以选择技术性的角度,也可以选择制度的角度,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角度,我要和大家所选择的角度是从产业的角度去观察,当然你也可以从地区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上有很多地区的发展究竟怎么样,可以去观察,我相信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观察,不同的观察就可以丰富一点。在座的可能都知道中央电视台的财经频道最近一段时间推出一个节目叫“公司的力量” ,就是企业的力量,最近听说比较火,我到没有觉得,因为公司的力量的背后其实是制度的力量,而公司只是表层,只是结果,隐藏在公司背后的是制度的力量,所以公司的力量我真的不认为他有多少含金量,我认为是制度的力量,所以下个月有一个会我要去参加,我就想专门讲讲制度的力量,我相信很多时候人的行为时取决于社会的游戏规则,你的游戏规则出了问题,那从起点上就出了问题,那最好的结果就累计了巨大的错误,所以中国的改革就是围绕游戏规则的改革。    所谓哲学的结构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中国人搞哲学,常常把哲学大而化之,或者常常通俗化,叫大众哲学,我们曾经很追求,但实际上你要观察一下世界哲学的发展历史 ,你会发现世界哲学的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个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总体哲学,就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存在和意识,等等这样的问题,这叫总体的哲学。但是哲学再发展发展,在海外,出现了叫部门哲学。部门哲学,就像我们中国的法律有部门法律一样,法律部门,部门法律。什么叫部门哲学呢?其实也相当于学科哲学,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教育哲学,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历史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以此类推,有各种各样的部门哲学。而部门哲学的发展其实就丰富了总体哲学,可惜我们中国人在哲学的研究当中不太关注部门哲学,所以我们那个哲学真的要么很空,要么太实了。和所谓大众结合,但实际上有一类哲学叫部门哲学,如果你真的把部门哲学研究的不错,我相信,哲学这棵大树就能长得很繁华。那么这是哲学的两个层面,实际上哲学还有第三个层面,就在这总体哲学和部门哲学之间,它有一个跨部门哲学。所以你要理解哲学,你要理解哲学的三个层面,总体哲学,跨部门哲学,部门哲学,它们相互联系。那么证实和证伪这对概念,和哲学的哪一个层面首先联系呢?它和部门哲学挂钩,在部门哲学里面有一个哲学叫科学哲学。大家注意一下,科学原本就是研究自然、社会、思维的东西,结果科学本身又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叫科学哲学,用哲学的方法再研究一下科学,是科学和哲学的结合,科学哲学。所以,如果你不了解科学哲学这四个字的话,你就没资格来解释证实和证伪,你只研究望文生义,而望文生义,那就说明你只能形似,而不是神似。那么证实和证伪什么意思呢?是吧,究竟什么意思呢?好,大家知道,科学研究的发展历史,曾经对科学这两个字非常崇拜,甚至认为科学无所不能,而证实就认为科学无所不能。但是证伪呢,不这么认为,它不认为科学无所不能,要看到这两个语义区别。那么证实是什么意思呢?我把它归纳成这个意思,虽然哲学家不一定同意我的观点,我也曾经和我们学校刘大椿院长,现在是图书馆馆长,专门搞科学哲学的。我记得大概是十五年前的时候我们有一次见面,我就专门和他探讨科学哲学,他开始不知道我是谁,我知道他是谁,后来他就问我我是谁,我说我是某某某,他说久仰久仰。那么,证实什么意思呢?我把它归纳成求真存真。就相当于有一个筐,这个筐里面装的都是所谓的哲学,这就是证实。那么证伪是什么?它是辨伪去伪,就相当于有一个筐,这个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理论,然后不断的淘汰,把它拿出去,不断的发现虚假的,不真实的,不科学的东西,把它拿出去。也就是说证实做的是加法,而证伪做的是减法。证实很强调科学方法无所不能,完全可以证明那些东西。如果根据证实,如果我发现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我就下一个结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是证伪不这么看。证伪说,就算你看到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你也不能下结论说天鹅都是白色的。就像你尝到的所有海水都是咸的,你也不能说海水就是咸的,因为世界上一定有你没有尝过的海水,它恰恰是泉水,很甜。所以证伪就告诉你千万别去证明一个东西百分之百它准确正确,你要小心一点。所以这样就对传统的科学方法有不同的态度,一种态度坚持科学伟大,是吧?无限的伟大。而这种对科学特别的小心,你所有被证明的正确的结论,仅仅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推翻而已,明白这个意思了吗?你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推翻而已,你随时可能被推翻。所以有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理论,可证伪性越强,你的科学性越强。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可证伪性告诉你,你这个理论不怕检验,它可以发展,它不会终止,甚至还可能被推翻。你越是敢于接受检验,越是证明你这个理论科学。这一点和证实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哲学界里面有两个派,证实和证伪两个派。根据可证伪性的思想,有这样的结论,数学逻辑学不是科学,大家注意啊,而物理学化学是科学。为什么?一加一就是等于二,没什么好说的。神学宗教叫什么?叫伪科学。所以有三个概念,科学,非科学,伪科学。最近不是方舟子和肖传国吗?干起来了,现在不是判了吗?判了五个半月,就不能不敢判到六个月,是吧?这就值得研究了,所以把科学分成三种,不叫把科学分成三种,叫把理论分成三种,真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真科学物理化学,非科学数学逻辑学,伪科学神学,是吧?迷信那一套,不能叫迷信,神嘛,叫伪科学。所以这就是证实和证伪。我们研究经济问题的时候,你可以用证实的方法去研究,你也可以用证伪的方法去研究,证实你就去证明它,证明它这个结论,通过大量的案例,然后你去证明它,搞实证的研究,是不是还有个概念叫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吗?实证研究,你找大量案例,然后去研究它,比如说股市有没有规律,你进行研究,最后你研究出一个赚钱的规律,但是你这个规律只要研究出来了,立马就会被推翻。大家都知道,股市上是没有规律的,有规律一定会被打破。十几年前我有个弟子就想研究股票市场的规律,我说你不要去研究它,每天是没有规律的,长期来看可能找到某种小规律。还有一种呢,你写文章就专门找别人的理论,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把它干掉,找一个权威,是吧?现在不是有人为了出名吗?去找个权威,鲁迅,干掉,就这样。总之,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是证实的,也可以是证伪的,但是我这里更想说的是,不管证实和证伪哲学界怎么看待,有什么样的学派,对我们搞经济问题研究的来说,我比较喜欢有个名人说的一句话,叫“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我比较喜欢。刚才我提到规范和实证,我再稍稍说一下吧,和证实和证伪还有点关系。所以现在经济学有规范经济学还有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呢和这个稍微还有点联系,可以是定量的,可以是归纳的,实证。而用的单词不是那个,positive。实证,规范,规范实际上就是标准,norm,normative,这是对经济学的方法论我们做这样一个说明。好,关于宏观经济学逻辑我们就做这样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