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高考开考今日开考,教育部在考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这是自2008年以来第三年出现报名人数的较大幅度下降。(6月7日 中新网)
高考人数连续三年递减。
不排除计划生育的影响,让现在的适龄高考生比例减少,这是高考人数递减的一个客观原因。但一些放弃报名、放弃考试、放弃入学人群的出现,也是高考人数递减的一个深刻社会背景。
究竟是谁在退出?是谁在主动放弃?
考大学干什么?1、老百姓的孩子说到底是为了找工作;2.有一些孩子,甚至是他们的父母希望上大学能够深造,将来能够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对第一条,七八十年代普通百姓的孩子考上学就代表着可以走出贫困,可以成为干部(现在的公务员),现在呢?现在的问题是上个大学要好几万,大人节衣缩食把孩子培养出来,大多数还都留在外地打工,面临着无处安身的困境,即使拿到六七千的月薪,去掉各种税费2000,房租两三千,生活费已经所剩无几,更谈不上给家里添置些什么。对于第二条,教育市场化之后,一些大学教授忙着一些社会活动,论文抄袭现象成为“潜规则”,所谓的学术对于大学来说已经是一种比较奢侈的东西。
留学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一些有条件的家庭,要么是看上了外国的大学教育质量,要么是抱着镀金的想法,直接跳过中国的高考,去外国留学。这也是高考人数递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越来越高的录取率,越来越少的参考人数,两方面的压迫,其实是在孕育着未来高等教育买方市场形成的萌芽。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至少会从一种倒逼意义上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在发生着或者将要发生。一部分质量好的大学,继续扩招“赚钱”;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源数量持续下降,招不来学生;再了一部分大学,已经在尝试走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道路,比如说南方科技大学。
报考人数的减少,它说明的是高考这种总纲性的教育制度吸引力不再像以前那么大,当它不能再给追随者们提供足够的“好处”的时候,有一部分追随者就会弃它而去。这个时候,高等教育的改革就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种随社会自然而动的历史趋势。高考制度,要么降尊成为一种类似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式教育制度;要么在高考之外,另外形成一套具有以前高考那种地位的新的人才选拔、选用方式和途径。这就是倒逼的力量,这就是社会实际需要的力量。
报考人数的持续减少,也让高考在一件件地脱去了它的黄金圣衣,变得平民化和不再神秘。看了一些在考场外紧张等候的孩子父母,还有走出考场后一些考生们打出胜利手势,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这些可能都已经不必。未来的高考,他所能蕴含进去的意义,也许就是和现在我们上个高中差不多。
高考人数连续三年递减。
不排除计划生育的影响,让现在的适龄高考生比例减少,这是高考人数递减的一个客观原因。但一些放弃报名、放弃考试、放弃入学人群的出现,也是高考人数递减的一个深刻社会背景。
究竟是谁在退出?是谁在主动放弃?
考大学干什么?1、老百姓的孩子说到底是为了找工作;2.有一些孩子,甚至是他们的父母希望上大学能够深造,将来能够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对第一条,七八十年代普通百姓的孩子考上学就代表着可以走出贫困,可以成为干部(现在的公务员),现在呢?现在的问题是上个大学要好几万,大人节衣缩食把孩子培养出来,大多数还都留在外地打工,面临着无处安身的困境,即使拿到六七千的月薪,去掉各种税费2000,房租两三千,生活费已经所剩无几,更谈不上给家里添置些什么。对于第二条,教育市场化之后,一些大学教授忙着一些社会活动,论文抄袭现象成为“潜规则”,所谓的学术对于大学来说已经是一种比较奢侈的东西。
留学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一些有条件的家庭,要么是看上了外国的大学教育质量,要么是抱着镀金的想法,直接跳过中国的高考,去外国留学。这也是高考人数递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越来越高的录取率,越来越少的参考人数,两方面的压迫,其实是在孕育着未来高等教育买方市场形成的萌芽。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至少会从一种倒逼意义上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在发生着或者将要发生。一部分质量好的大学,继续扩招“赚钱”;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源数量持续下降,招不来学生;再了一部分大学,已经在尝试走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道路,比如说南方科技大学。
报考人数的减少,它说明的是高考这种总纲性的教育制度吸引力不再像以前那么大,当它不能再给追随者们提供足够的“好处”的时候,有一部分追随者就会弃它而去。这个时候,高等教育的改革就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种随社会自然而动的历史趋势。高考制度,要么降尊成为一种类似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式教育制度;要么在高考之外,另外形成一套具有以前高考那种地位的新的人才选拔、选用方式和途径。这就是倒逼的力量,这就是社会实际需要的力量。
报考人数的持续减少,也让高考在一件件地脱去了它的黄金圣衣,变得平民化和不再神秘。看了一些在考场外紧张等候的孩子父母,还有走出考场后一些考生们打出胜利手势,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这些可能都已经不必。未来的高考,他所能蕴含进去的意义,也许就是和现在我们上个高中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