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
昨日,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刚结束,作文题就迅即成为网络热点话题。不但网友纷纷贴出作文题点评,各门户网站还请来专家进行分析,制作相关的调查和专题,不少博友甚至作家还亲自上阵,写出一篇篇同题作文。
其实在平时,对中学作文感兴趣的人并不多,不少人甚至上学时就害怕写作文,“一提作文就头疼”。那么,为何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会有如此巨大的关注度呢?
有人认为,公众比较关注高考作文题,是因为作文所属的语文科目,是高考的第一场考试,并且,作文不像数理化那样艰深,谁都可以说上两句。笔者以为,这样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并非最主要方面。在笔者看来,大家对作文题高度关注,首先在于它是分值最大的题目——通常满分为150分的语文,作文占到60分左右。众所周知,高考录取竞争十分激烈,差一两分可能命运悬殊,而没有标准答案的作文,就占了这么大的分值,岂能不让人异常重视?
大家关注高考作文题的更大缘由,则表现在对具体题目的评判和讨论上。这并不意味着公众都“好为人师”,想过一把语文老师或作文命题老师的瘾,而是近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一直让社会各界不满意。一方面,很多学生进大学后都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另一方面,中学作文教学新技法、新概念却层出不穷。因此,公众对各地的作文题进行比较,评点哪个作文题出得好,哪个更能考查考生能力,哪个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实际上是在通过高考作文题,检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成果。
而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人们对高考作文及作文教学的要求,并不限于语言文字的技术表达,还希望它能促进学生关注现实,提升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公众普遍不待见那些“务虚”的作文题。有人甚至提出,高考应当让学生写时评,“离公共事件近一些”,“引导他们去监督公权力”。尽管笔者觉得这样的建议值得商榷,但它至少反映出大家对现行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不满,以及对素质教育和公民精神建设的期待。
实际上,高考作文题出得好或不好,它都只是众多考题中的一道,且命题有一定偶然性,对具体题目的评价也见仁见智,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一道作文题,来对整体的教育现状进行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公众对高考作文题高度关注,纷纷发出不乏尖锐的声音,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公众的责任感,这是一件好事。那么,剩下的问题当是:有关方面如何去回应公众的关注,由作文开始去改革我们的教育。
受关注是压力也应是动力,套用今年的两个作文题,我们的教育改革“期待成长”,拒绝“回到原点”。
发表于长沙晚报,详见:http://cswb.changsha.cn/CSWB/20110608/Cont_1_7_169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