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世家:专注‘纯正’网货品牌


  “你们是我见过发展最快的公司。”

  说这话的不是投资人、不是分析师、也不是什么业内人士,而只是,一个收旧报纸的老大爷。他不懂商业更不懂电子商务,但是他看到了这家公司在短短3年内,办公室从30平方米的一个小房间发展到1000平方米的大办公区。

  老大爷说的没错,这家公司就是用两个月做到淘宝一皇冠、三年做到五皇冠的 “膜法世家”。

  从电视购物到线下招商,再到砍掉线下专注做网货品牌,膜法世家的策略一直都在改变。总经理黄晓东对亿邦动力网表示:“今年的策略还会继续变,2011将会成为膜法世家的‘线下年’。”

  一整年只招到一家代理

  初识黄晓东,能从他的身上嗅到浓烈的文人气息,他更是像学者、而不是商人。与大多数商人的精明不同,他言语间透出的更多是质朴和简单。但是这样简单的人,却往往会让人担心他要如何才能在这个并不简单的商业圈子中生存下去。

  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黄晓东做了四年化妆品生意,着实走过不少弯路、摔过不少跟头。

  最初是做电视购物。看过电视购物的人都会知道,它的通病就是过分夸大功效,常常把一种产品夸的神乎其神,或多或少也都会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黄晓东想转变这个思路,做“不忽悠”的电视购物。但最终他并没有成功,因为这个行业决定了他无法回避这种既定的“夸张”。 “我不愿意做忽悠消费者的商人”,他是个实在人。最终,黄晓东不得不选择放弃。

  现实逼着他去寻找另外一条路。

  彼时,面膜品牌刚刚进入市场,比较知名的美即和可采都是主推贴膜类产品,但在黄晓东看来,贴膜并没有优势,因为他看重的是客单价,做贴膜的话,客单价太低了。他看好的是水洗膜,也就是后来的膜法世家一直都在坚持的产品类型。

  “招代理商吧”,这是做了多年传统生意的黄晓东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了,他企盼着通过代理商能够拓开产品销售渠道,“我们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把关上都花了很多的心思,产品够好,还能卖不出去?”

  但是,黄晓东错了。2006年整整一年,他只招到了一家代理商。

  “他们不相信一个国产小品牌能在市场上卖的好,也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最后,几百万的货,全都压在了手里。”

  几次碰壁,几乎已经把膜法世家逼上了一条绝路。

  就在眼前似乎已无可行之路的时候,一个同事的网购经历给了黄晓东灵感,他开始对淘宝网感兴趣。2006年,当他得知柠檬绿茶这样的淘宝大店月销售额竟能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时,他震惊了。

  也许会有质疑、会有困惑,但电子商务似乎已经是他面前的最后一条路了,他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曾经放言“拒绝线下代理”

  开淘宝店,黄晓东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把货卖出去——他是冲着淘宝的评论功能去的。

  他不解,为什么这么好的产品却没有代理商感兴趣?难道真的没有消费者认可膜法世家?要改进的地方究竟在哪儿?

  此刻的黄晓东迫切地要看到消费者的反馈。

  2007年10月2日是膜法世家在淘宝正式开张的日子,然而第一批客户却全部都是免费的。这是黄晓东的决定:为了得到消费者的真实反馈,赔钱也要干!

  于是,膜法世家新店开业,什么都不干,就是派发免费试用装。

  一个月后,淘宝再一次震惊了黄晓东。

  膜法世家价值20万元的小样被认领一空,产品在消费者中间好评如潮。淘宝,给了黄晓东一张完美答卷。

  “当时我们只有6个人,经常是忙发货忙到凌晨两、三点钟”,黄晓东对亿邦动力说到,“现在想来,那时的辛苦真的是值得的。”

  产品在淘宝上的火爆销售让黄晓东意识到,网络消费者更注重质量而非品牌,他们接受新品牌的能力也比线下消费者更强。网络,或许才是适合膜法世家的渠道。

  自此,在淘宝初获成功的黄晓东开始把膜法世家定位为“网货品牌”。2008年底,他果断地决定砍掉所有线下渠道,主攻网售。

  看到膜法世家的面膜如此受消费者欢迎,很多实体店的代理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找到黄晓东,希望能够代理膜法世家的产品,但是都被一口回绝。

  或许争的就是曾经不被关注的那一口气,黄晓东话语坚定:“作为‘纯正的’网货品牌,我们拒绝线下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