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言集纳(五十四)
1、读《前日本央行副行长:今日中国像1969年日本》
“日本贫富差距不像中国这么大
人物周刊:中国现在经常被提及的两个词一个是国富民穷,另一个词就是贫富悬殊,这说明民众对社会财富分配甚不满意,您可否以日本为例,说明有哪些制度措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武藤敏郎:首先,人和人之间在财产上存在的差距,日本社会的确不像美国和中国差距这么大。为什么呢?我本人觉得,战后不久进行的社会改革的影响非常深远。战后大的改革里,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农地改革。在战前有很多大地主,一般的农民是从地主那租田来耕作,然后交租。战后的农地改革规定了土地所有者拥有土地的上限,原则上让所有农村的人都有自己的土地,耕自己的田。
第二个是税制上的原因。日本采取的是非常苛刻的累进税率制,也就是你的所得越多税率越大。这个累进税制实施得非常严格,也非常苛刻。税制改革有两个大的举动,一个是刚才讲的累进税率,另外还有一个是继承税,战后日本搞税制改革的时候曾经引进过最高上限可以达到80%的继承税税率。第三个可能是中国没有的,就是对拥有土地的纳税。对生活住房的固定资产税很低,但是超过一定的面积以后,国家对持有土地的税率非常高。
第三个原因就是在日本战后历史上发挥了比较重要作用的劳资双方的谈判。日本战后有强大的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代表工人的利益和资方进行交涉。劳资双方协调交涉来决定工人得到分配的额度,这样的机制对平均分配财富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个机制现在没有那么大影响了。当经济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后,国家对这些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像税率的问题,继承税原来的税率太高了,国家就把继承税税率降到50%,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个人干得越多得到的越多。”(摘自采访录)
——关于贫富差距问题,日本的不少做法对中国有相当大借鉴意义。个人收入的累进税率中国就可照着做。实际上众多的发达国家都是如此。而中国即使名义上对巨额收入征高额税收,也几乎没有严格征税的。目前中国的现状,决定政策的人们的很大比例已经相当彻底地站在暴富者阶层一边,甚至站在严重不法的暴富者一边。政策上高度偏向于巨富阶层或富裕者阶层,是当今中国众多社会政策的重要特征。工会问题上同样如此。
2011/01/07 13:11
2、读石建勋《上调个税起征点咋就这么难?》
无情的事实是,现今中国执政者中的很高比例,高度偏向于巨富阶层,以依附于巨富者为荣、被巨富者青睐为荣。另一方面,学者中或民众中反对或反感此类严重偏向政策的人,他们的思想武器,却几乎依然是小生产式的平均主义、农民式社会主义,或者依然是极左式思维——这也决定了他们必然失败和失落的结局。
2011-01-08 12:01:24
3、读刘梦溪《北京越来越没文化了》
确实如此。但看现今难以计数的学者、官员、大众,一讲传统中国文化,要么似乎孔孟一套仍可照搬,且是战胜当今西方思想学术的独门武器;要么认为中国的古代文化一无是处。人们实际都看不到,古代中国文化如春秋战国的卓越思想家们,那宏大的气魄、坚韧不拔上下求索的精神、所达到的思想学术高度,是给后人以巨大启发和鼓舞的精神食粮,却绝不是禁锢后人的思想牢笼。
2011-01-08 02: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