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从已经公布的有关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放缓的势头已经显现,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却一直未见减弱,尽管专家学者几乎是众口一辞的认为,6月份的CPI已经是顶峰,下半年将会见顶回落,可是,从目前市场的物价水平来看,这样的判断未免太乐观了一些。而今年以来央行的紧缩政策又使得市场的资金由过剩变得紧缺起来,这一点我们从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不是倒闭老板走人,就是陷入高利贷而难以自拔就可以看出来,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中国企业无论是在对GDP的贡献上,还是在利税上,还是在吸收就业上都是主力,远远超过那些大型企业,特别是那些有垄断地位的央企。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这些不利影响,如果导致中小企业大面积的倒闭关门(这一现象已经在局部地区出现)的话,则经济放缓的事实将会有可能演变经济停滞,甚至更坏的结果也不是没有可能。
货币政策由于其政策的传导机制原因,其政策的时滞至少在政策效果这一环节上是比较迟缓的,因此,各个国家对于货币政策向来都是要打提前量的,其目的也就是在此,为什么我们每次上调利息都是0.25个百分点,而不是一次就上调到位?其原因即在于此。
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已经对实体经济开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否则这种不利影响有可能蔓延至整个实体经济,而一旦蔓延到整体经济,那时再想调整,甚至调头就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