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9日,有幸到贵阳白云区兴农中学参加新时期“班级管理的科学与德育工作的艺术”班主任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分为积极心理辅导在学校的应用,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试;班级自主教育管理的机制建设;如何生成班级管理的智慧。
主讲为郑氏家族:郑日昌,郑学志,郑立平。最优秀者首推资深心理学教授郑日昌,他以六十七岁的高龄上出了年轻教师的风采,语言机智幽默,时时引发堂下数以百计班主任的掌声和笑声,下面我主要谈谈郑日昌教授的闪光之出。他引用罗杰斯人本三原则阐述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真诚,同情,尊重。所谓真诚就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说大话,套话,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所谓同情就是要求教师会设身处地,会倾听,善于倾听和理解,达到情感共鸣;尊重学生,无条件的尊重他。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要尽量做到真诚、通情和尊重,这样才能具备成为合格班主任的条件。
他在讲解“自我实现的语言时”引用了一个事例:把智商相同的学生交给老师,有意告诉老师某某学生很笨,某某学生很聪明,一个学期之后,真的如愿,事例说明了好学生的夸出来的,笨学生是老师说苯,学生视苯的情况下出现的,所以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靠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关爱。
“个个都是好学生”也给了我很多感想,他说国外没有什么双差生、后进生;而国内这样的提法可谓遍地开花,我们的提法被语文和数学遏制,学生主要科目考得好就什么都是,考不好就什么也不是,比如说:跑步、跳高、跳远、篮球等等很优秀,可是就是成绩不好,我们是不是要抹杀学生呢?你看运动健儿不是也为祖国添砖加瓦了吗?因此教师在评定学生时不要限定在学习成绩上,标准应该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
教授在谈到“别让偏见蒙住眼”时,举了一个很经典的案例:一个学生睡觉,身上放着书,假如这个学生是教师喜爱的话,教师就会说:你看看人家,睡着觉也想着看书;假如是教师不喜欢的学生,待遇也许就会大大改变:你看看他啊,每当看着书就想睡觉。所以要求教师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一视同仁,不要有任何的偏心。
“莫将优点当缺点”,教授用一个很经典的寓言故事《老麻雀和小麻雀》,小麻雀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在那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知道那是以卵击石,一个俯冲到小麻雀的身前,每根羽毛都竖立起来,似乎准备最后一搏。老师接着问学生,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吗?学生回答:伟大的母爱。老师说:说得好。正在版书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说,怎么说是母爱啊,书上没有说是母麻雀,从图上看也看不出是母麻雀啊,顿时老师面红耳赤,学生也喧哗起来,毕竟集机智与智慧于一身的老师,很自然的处理了此事,老师说:是啊,文字没有说明,图上也看不出,那我们该怎么归纳呢?然后学生七嘴八舌,最后归纳为“亲子之爱”,课堂圆满结束,皆大欢喜。反应迟钝的老师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一时回答不出来,一定会张口结舌,最终以失败告终。必将把失败归于说“母麻雀”的学生。别把自己的无知和愚蠢加害于学生。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一为鼓励强化法:1)优点轰炸法(学生互相寻找彼此之间的闪光点);2)追星利弊得失(班上学生各抒己见,追能追到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于是转为追班上明星。)2)循序渐进法。(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3)忽视消退发(小毛病不理。)
积极心理辅导在学校的应用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