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新:中国式管理境界(33)


  价值创造不难理解,价值创新就有点难理解了。价值能“创新”吗?是的。这是因为,相同的事物、物质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使用价值,因而也就必定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差异。通过努力,如果能够为相同的事物、物质创造出更大、更长久的价值,那当然属于价值创新了。同一样的一块石头,既可以成为建筑垃圾,也可以被用作混凝土原来;既可以当做原石用于雕刻,也可以当做奇石被用于观瞻,卖上百万、千万的价格……

    那么,何谓“价值创新”?简单地说就是如何才能给固有的事物、物质赋予更大价值形式的过程。很显然,这里讲的“价值创新”是指“非劳动价值创造”,而不是通过人的所谓的“劳动”来创造价值的过程。

    或许有人会说,“不劳动”或“非劳动”还能够“创造价值”吗?是的,比如给固有的事物赋予不同、更大使用价值的过程;而在商品生产、经济发展过程,如果不去破坏环境,不搞灭绝性资源开采,其价值就高于劳动。

    为什么?当然是由于劳动不仅是“价值创造”的过程,也可能会成为“价值毁灭”的过程。

    那么,什么又叫“非劳动价值”或“非劳动价值创新”?诚然,要想了解什么“非劳动价值”或“非劳动价值创新”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非劳动”和“非劳动价值”。

     所谓“非劳动”,当然是指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非人类劳动了——广义非劳动可以理解为不通过劳动也能够创造价值的一切事物。诚然,“不通过劳动”就能“创造价值”的东西很多,是比“劳动创造”更宽泛的范畴。

    先不说大自然、自然生态的形成就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谁又能说蜜蜂、蚂蚁、燕子、蜻蜓、乌鸦等动物的劳动属于人类?也就不要说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猴子、长臂猿等会制作简单的工具,也都是在创造价值。

    原子在构成分子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形成“化合价”或“共建桥”什么的?难道这些广义的价值也是由我们人类创造?不,它们是自然形成的。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化合价”或“共建桥”的搭建没有“创造性”。

  如此,我想说明一个说明问题?我想说明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价值”应该建立在基本上不破坏原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而又主要表现在价值的“可持续创造”上,否则就不属于“价值创造”而属于“价值毁灭”了。

  在四大人类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一个中国存留了下来?这难道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如果由于“外星人”入侵造成的那也情有可原,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由另一种具有破坏性、毁灭性的“人类劳动”给“制造”出来的。还是他们这些人,现在有把所谓的“人类劳动创造物”扔到了另一个古老民族的土地上,死掉的人不说,毁掉的古建筑、古文明又有多少呢?不过,从另一方面却证明了,我中华反倒是一个崇尚自然,遵守规律、追求价值的民族。凭什么这么说?难道其他民族、文化就不崇尚自然、遵循规律、追求价值了吗?否。但又不能不说,其他民族、文化全都不是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给毁掉的。那是由谁毁的?当然是由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甚至包括德国、日本在内的所谓“优等民族”们给毁掉的了。“民族”难道就是毁灭乎?

  诚然,我不是在这里要清算之,而是为了想阐述一个事实——人类劳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也同样能“毁灭价值”;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如果能够做到不“毁灭价值”,其本身就具有“价值创新”的意义!

  难道,在我们中国,就没有用“劳动”去“价值毁灭”的现象发生了吗?当然有,而且还不少,只是暂时还没有把路给走绝了罢了。比如,为了发展所谓的经济,全世界最大的煤矿,大同还能再开采几年呢?要不是由于有人出来“管事”,中国的稀土都快要按照“大同煤块”的价格给销售出去了。这些,难道不是一个“劳动”过程?这些还是一个懂价值、懂管理的管理者所为?我们的经济确实是得到了“发展”,可是,又有多少矿工的生命消失在了矿井的下面?中国每年为什么会有200万人的非正常死亡?为什么就不能20万或更少?

  如此,怎样做才能算作是实现了“价值创新”?

  第一、能够恪守固有的、自然的、前人所创造的价值,否则非但谈不到“价值创新”,而且还有“毁灭价值”的嫌疑,因为在所“创造”的“价值”中,也存在许多“负价值”或“反价值”形式。

  第二、由于价值是一种可持续创造力,所以凡是不具有可持续创造力者,均不属于“价值创新”范畴——不能创造价值也不能创造反价值、负价值的意思。那么多的下岗职工自不必说,那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难道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谁又能为他们承担“边际成本”?他们的家长也忒亏点了吧!?又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大学生们的就业?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为他们“创新”出1千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来?中国的中小企业为什么总成为所谓“结构调整”的牺牲品?难道他们不是祖国的孩子?与其现在令我们的部分小企业在“调整”中死去,干嘛还要它们生出来呢?

  第三、价值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资源创新”。何谓资源创新?诚然,这里讲的“资源创新”主要指“无形资源”或“社会资源”的创新——主要包括文化资源、知识资源、制度资源、管理资源、结构资源、理论资源、创新资源的创新上。比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绝对应该把资源统计师、会计师、核算时、管理师的机构与岗位首先给设计出来,那样,不仅能够为国家和企业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价值,还能够解决1千万个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也。没有能够创造“剩余价值”的岗位有“就业岗位”吗?管理者,为什么就不这么考虑问题呢?

  第四、资源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创新。这是因为,研究发现,一切具有“人类创造性劳动价值”之所以产生不出来,就在于有限制人类“可持续创造力”产生的制度——正是上述所讲的社会主义也存在着“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怎么办?请看《结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