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小村官面临22条军规有啥困难?
我国现有31000多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总计数百万农村基层干部,据权威部门透露,目前查处的基层违纪违法案件中,村官占据了案件数量的70%以上,由村官腐败引发的群众信访已占农村信访总量的50%以上,村官腐败可谓“触目惊心”。可千万别拿村官不当干部,如何从制度上强化对“村官”的监督?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要“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行为规范”,规定了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廉洁履行职责的“22个不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洁履行职责的“19个不准”,具有重要意义。
村官是我党“三农”工作的基石,是中央联系亿万农民群众的神经末梢。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村长”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干部,是农民群众的当家人。村官作为农村带着人,其作风如何、执政能力如何、心态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村庄的发展。在一个9亿农民的国度里,村官既是将尾又是兵头,还是打头阵的先锋队,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官算不上是个‘官’,但却是个一方大事小事都会有人找的‘大人物’等。我国有行政村近60万个,每个村至少应该有5-10人的村干部队伍,全国算起来就有3至5百万的一支大队伍。这支队伍如何建设好、用好、管理好,直接关系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宏观大计能否顺利实现。
从目前农村治理的现状来看,我国村官们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其一工作任务多、压力很大。据了解,目前村官承担任务繁多,主要包括信访稳定、计划生育、调解纠纷、卫生防疫、防洪抗旱、保护环境、拥军优属、廉政建设等,不少工作还实行“一票否决”。“上面纵有千条线,下面也要靠村官一根针”。农村情况差距很大,各种矛盾与利益复杂,发展和致富压力大,村官长期处在有限权力和无限责任交织的核心,焦虑、紧张、疲累心理难免,易出现村里群众不满意,上级领导也不满意,村官易两头受气局面。 不少村官自比全科全天候大夫,“深夜出急诊,白天上门诊,晚上再会诊”。
其二是待遇不高。村官“似官非官”、“非农实农”,不少中西部地区村官待遇很低,“说出来都寒碜人”,不少村干部一年下来收入仅数百元,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河南偃师在外打工的村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0%以上。“村干村干,越干越白干,越干越完蛋”,这样的顺口溜初期反映出如何解决既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能吃草的发展困局。
其三是提升空间极有限。“中国式的村官”是一个非常尴尬角色:他们既在“从事公务”,却又不是公务员;既是一级组织“干部”,但又不是行政意义的“党政干部”。长期以来,村官工作做得再好,身份永远是村干部,泥腿子难跃龙门,政治上没有奔头,提升空间不大。
其四可动用资源少,发展压力大。我国90%以上的村集体收入极低,村官可动用的资源很少,不少村庄属“讨饭财政”,村官们虽然有心想谋发展,但无奈手段少,属“有想法没办法,有办法没钱花”。我国目前土地都承包给百姓了,如果集体经济没收入,村官想为老百姓服务,办实事好事,光拿嘴说不行,还得有钱,有钱办事才有含金量。不少村组织连自身正常运行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自然对村干部缺乏信任感。
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强调要推广“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一定三有”经验,同时要拓展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公务员力度。根据我国村官的困境,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是要准确定位村官的职责。只有定位清楚,才能有位,勿越位也勿缺位。我国已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村官们也应该向“服务型村官”转变 。身为领头雁的村官,如何做好乡村公共服务,服务好百姓是最重要的工作。过去税费改革前催粮催款是村官的首要工作任务,“只要支书一声吼,群众都得跟着走”。现在村官的角色应由“催征员”变为“服务员”,无税时代要求村官要重新定位,应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尽快走出转型之惑和转型之痛。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严重短缺,既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又落后于城市公共服务。其实我国村民对村庄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基本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水、电、路等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村庄规划、水、电等公共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不少村民房子可能越盖越漂亮,但如果村庄公共设施跟不上就很不和谐,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在大发展,如果田间小道太窄,农机具就根本无法进入地头作业;沟塘渠堰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滞后,会严重影响群体生活等。第二类与农业生产有关,农民致富门路少,经常出现有了门路无资金,有了资金没技术等问题,如何为农民提供产、供、销和科技、信息等服务很关键。农民比较分散,如何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第三类是提供村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硬件包括村庄文化大院、乡村图书馆建设,软件包括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加强各种社区参与等。 上述服务都需要村官来统筹协调,多方筹集资金,逐步提升村民的公共服务水平。
其二是加强村官培训、提高待遇、提供上升空间。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村官们最关心的两大利益诉求被写进中央文件:“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未来还应该加强对村官的培训,使村官知识化、年轻化,只有这样村官才能真正成为村庄发展的带头人。政府应该把村官纳入准公务员队伍,享受公务员的待遇。尤其是退休之后的保障,别让村官们付出了一辈子辛劳后,最终连最基本的生活也保障不了。
其三进一步强化惠农项目进村,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我国目前每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已近万亿,未来还会继续增加。胡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项目进村。只有项目进村,村民们才能享受到国家财政的阳光雨露,如何建用用好这些项目,需要村官们积极谋划与参与建设。
其三要加强监管。据权威部门透露,目前查处的基层违纪违法案件中,村官占据了案件数量的70%以上,由村官腐败引发的群众信访已占农村信访总量的50%以上,村官腐败可谓“触目惊心”。可千万别拿村官不当干部,要从制度上强化对“村官”的监督,包括建立一套完善的干部管理制度,以规范和加强对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尤其要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和公益工程的招标等敏感领域的监督,以此来保护我们的村官。